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 水之如天,本色是矣。
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於天,昔蒼穹洞開,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為本,水天壹色,霞騖齊飛。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霧雪。
水清靈,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則無魚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靜水流深 兩首回文詩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古風壹首: 黃昏六點星,飛墮天南方。
蕩蕩無邊秋,水色涵天光。 紫壺如朱槿,鮮妍敵露霜。
紫瓊如芙蓉,風韻何清涼。 紫煙如芝蘭,澗谷含幽芳。
紫雲如木犀,內秘天家香。 鶴林如甘菊,端可壽而臧。
滿泛九霞觴,與客秋興長。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
願言六人者,駕月寶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謁王母房。
人間塵埃子,白日空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碧水香以凈,松聲吹露華。
眾仙鸞鶴散,寂寂五雲家。 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 滿地落花風打掃,壹溪流水雨纏綿. 淡如水雨落花輕,薄似冰羽翼輕靈.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春風不動非無力,江水無波亦有情 以下答案多為詞: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月圓·錢塘江潮 錢塘江浪雄獅舞,萬馬躍奔嘶。
迸空裂岸,經年怒氣,狂泄無遺。 瘋濤廝殺,驚心蕩魄,撲鬥飛馳。
潮頭抖擻,雲天百裏,拍岸沖堤。 《江南好》 天***水,水遠與天連。
天凈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 人與景,人景古難全。
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還樂處景應妍。休與俗人言。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遠,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則為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裏,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壹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壹場煩惱送人來!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
江頭潮已平。 愁滿眼,水連天。
香箋小字倩誰傳?梅黃楚岸垂垂雨,草碧吳江淡淡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我在長江頭/妳在長江尾/摺壹只白色的小紙船/投給長江水/我投船時發正黑/妳拾船時頭已白/人恨船來晚/發恨水流快/妳拾船時頭已白(余光中《紙船》)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
萬裏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扁舟冷,楓葉蘆根。
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壹船離恨向衡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蕷洲. 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借錢塘潮水,為君洗盡,嶽將軍淚。
月光如水水如天 曾經滄海難為水 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2. 描寫河流優美的詩句或文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 水之如天,本色是矣。
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於天,昔蒼穹洞開,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為本,水天壹色,霞騖齊飛。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霧雪。
水清靈,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則無魚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靜水流深 兩首回文詩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古風壹首: 黃昏六點星,飛墮天南方。
蕩蕩無邊秋,水色涵天光。 紫壺如朱槿,鮮妍敵露霜。
紫瓊如芙蓉,風韻何清涼。 紫煙如芝蘭,澗谷含幽芳。
紫雲如木犀,內秘天家香。 鶴林如甘菊,端可壽而臧。
滿泛九霞觴,與客秋興長。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
願言六人者,駕月寶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謁王母房。
人間塵埃子,白日空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碧水香以凈,松聲吹露華。
眾仙鸞鶴散,寂寂五雲家。 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 滿地落花風打掃,壹溪流水雨纏綿. 淡如水雨落花輕,薄似冰羽翼輕靈.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春風不動非無力,江水無波亦有情 以下答案多為詞: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月圓·錢塘江潮 錢塘江浪雄獅舞,萬馬躍奔嘶。
迸空裂岸,經年怒氣,狂泄無遺。 瘋濤廝殺,驚心蕩魄,撲鬥飛馳。
潮頭抖擻,雲天百裏,拍岸沖堤。 《江南好》 天***水,水遠與天連。
天凈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 人與景,人景古難全。
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還樂處景應妍。休與俗人言。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遠,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則為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裏,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壹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壹場煩惱送人來!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
江頭潮已平。 愁滿眼,水連天。
香箋小字倩誰傳?梅黃楚岸垂垂雨,草碧吳江淡淡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我在長江頭/妳在長江尾/摺壹只白色的小紙船/投給長江水/我投船時發正黑/妳拾船時頭已白/人恨船來晚/發恨水流快/妳拾船時頭已白(余光中《紙船》)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
萬裏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扁舟冷,楓葉蘆根。
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壹船離恨向衡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蕷洲. 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借錢塘潮水,為君洗盡,嶽將軍淚。
月光如水水如天 曾經滄海難為水 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3. 描寫"水"的古文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式解》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
4. 描寫山水的古文言文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壹西出,尋之無所得;其壹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撬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壹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譯文:從西山路口壹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壹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景卻毫無所得;另壹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壹條河流截斷了,有壹座石山橫擋在路的盡頭。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墻和棟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壹塊好像堡壘,有壹個洞像門。從洞往裏探望壹片漆黑,用壹塊小石子丟進去,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咚咚的響聲,那激越的聲音,好久才消失。盤繞著石山可以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箭竹,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我認為造物者確實存在。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區創造這樣的美景,卻放在偏遠的永州,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壹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造物者倘若不應該這樣做,那麽難道果真沒有造物者嗎?有人說:“小石城是用來安慰那些德才兼備而在這裏受屈辱的人。”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鐘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造就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5. 急1、《治水必躬親》
原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壹,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海瑞)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於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壹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壹錢。必如是而後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譯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執壹端,不知變通,拘泥於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隨意輕易相信別人的話。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淺有深,河流的形勢有彎有直,如果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如果不經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辛勞不怕吃苦。
從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時候,穿著輕裝便服。冒著風雨,在荒村亂流中間來來往往,親自發錢糧給民工,不克扣壹厘錢,並且隨同的官員差役也沒有橫行勒索壹文錢財。必須要像這樣以後事情才能辦成功。如果貪圖安逸,害怕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益,遠遠地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麽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不能辦好了。
2、《王景治河》
原文:
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修浚儀,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夏,遂發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築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余裏。景乃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績,直截溝澗,防遏沖要,疏決壅積,十裏立壹水門,令更相洄註,無復潰漏之患。景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明年夏,渠成。帝親自巡行,詔濱河郡國置河堤員吏,如西京舊制。景由是知名。
譯文:永平十二年,天子商議治理汴渠的事,就召見王景,詢問治水地理形勢和便利條件。王景陳述治水的利害,靈敏迅速,皇帝很欣賞。又由於他曾經治理過浚儀,就賜給他《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以及錢幣布帛衣服物品。夏天,朝廷終於征幾十萬軍隊,派王景和王吳修築渠道和河堤,從榮陽到千乘海口有壹千多裏。王景於是測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斷大溝深澗,在要害之處築起堤壩,又疏通引導阻塞積聚的水流,每十裏修造壹座水閘,使得水流能夠來回灌註,不再有潰決之害。雖然王景節約工程費用,但花費還是以百億計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皇帝親自巡視,下詔書要靠黃河的郡國設立負責河堤的官員,壹如西漢的制度。王景由此知名。
堯舜時,九河不治,洪水泛濫。堯用鯀治水,鯀用雍堵之法,九年而無功。後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十三年終克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