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自覺文言文

自覺文言文

1. 自覺自律的古文

第壹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裏仁》)

孔子說:“看見別人的優點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壹樣;看見別人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壹樣的缺點。”

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壹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雕謝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壹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行施加在別人身上。”

以上佳出論語.

2. 自覺自律的古文

第壹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裏仁》)

孔子說:“看見別人的優點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壹樣;看見別人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壹樣的缺點。”

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壹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雕謝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壹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行施加在別人身上。”

以上佳出論語.

3. 慎獨文言文 翻譯

慎獨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見於 《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裏強調的“道” “不可須臾離”之意,是“慎獨”得以成立的理論根據。

傳統解釋

這壹解釋是社會上廣為接受的,字面上也比較容易為世人接受的解釋。

朱子解釋《大學》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說:“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為善以去其惡,則當實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好好色,皆務決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於己,不可徒茍且以殉外而為人也。然其實與不實,蓋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者,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幾焉”

“慎獨”指的是 人們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欲念和行為發生,從而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主體之身。

*** 對慎獨作了更通俗的解釋,壹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時,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而不做壞事。能否做到“慎獨”, 以及堅持“慎獨”所能達到的程度,是衡量人們是否堅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 成績大小的重要標尺。“慎獨”作為自我修身方法,不僅在古代的道德實踐中發揮過重 要作用,而且對今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仍具有重要 的現實價值。

較新的解釋

這壹解釋是壹些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儒學的學者所持的意見。所謂“慎獨”或“慎其獨”,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從功夫論說,“慎獨”就是面對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對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覺。從消極的角度說,“慎獨”是壹個防止和約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現的過程;從積極的角度說,“慎獨”則是壹個保持和守護“自我”道德本性的過程

清人主張釋“慎獨”的“慎”為“誠”,相應地有人就把“獨”解釋為“身”, 如陳碩甫說:“《中庸》言慎獨,即是誠身。”( 見王先謙《荀子集解·不茍篇》,中華書局,1997年)

獨的解釋:

《五行》篇的“說”,從喪服制度與內心悲哀的關系,解釋《詩·邶風·燕燕》“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詩句說:“能差池其羽然後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後能至哀。夫喪,正绖修領而哀殺矣,言至內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謂獨。獨也者,舍體也。”另外還有“舍其體而獨其心”、“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謂獨”的說法。明確地把“心”界定為“獨”,或者以“心”為“獨”。

《荀子·不茍》篇:“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

明儒中,則有:

劉宗周:“聖賢千言萬語說本體說工夫,總不離慎獨二字,獨即天命之性所藏精處,而慎獨即盡性之學。”(《劉子全書》卷五《聖學宗要?陽明王子》)

“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劉子全書》卷八《中庸首章說》)

“慎獨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時隨處體認去,使得全體熒然,與天地合德。”(《劉子全書》卷六《證學雜解》)

慎的解釋:

《左傳》:“慎守其壹”

《周書》:“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

上博簡《三德》:“君子不慎其德”、“慎守其□”、“各慎其度,毋失其道”

《成之聞之》篇:“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言慎求之於己,而可以至順天常矣。……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韓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亂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凡為吏之道,必清挈正直,慎謹堅固,審悉無私”

從以上“慎”的壹些用例,可以得出幾點重要看法:壹是“慎”與“守”直接合用,“慎守”可以解釋為“持守”(或者“專註”);二是“慎”與“固”和“堅固”放在壹起使用,其“慎”有牢固保持的意思;三是根據文句的意思,“慎”可釋為“守”;四是“慎”關註的都是人的“內心”和“內在性”。根據這幾點,“慎獨”的“慎”完全可以從“保持”、“敬重”、“敬持”、“專註”、“持守”和“固守”等相近的意義上加以界定,這應該正是“慎獨”之“慎”的確切意義。

4. 如何自學文言文

學文言文要學好是不容易的,每天面對那麽枯燥的文字,所以要有心理準備。這下面是我的點點建議:

1。首先學習任何的語言字典是少不了得,所以字典是必須要的,文言文也不例外,所以妳要去買壹本好點的權威的文言文字典。

2。然後是多讀,我以前開始學文言文的時候就是自己讀聊齋誌異等等,這些古文,不是很難,但是又是文言文的類型,讀這些既能使自己感興趣,也能爭強文言文基本的功底。培養自己文言文愛好和理解能力。

3。記憶常用的詞語的用法,什麽通假字啊,多義常用的字,古今差別字等等,我就是用壹個專用的本子抄寫這些常用又實在的詞語,很有幫助,特別是考試,我基本文言文滿分。以及句式結構等等,這些要盡快熟悉,只要理解古人的思維方式,說話特點,讀起來就很容易了額。

4,個人是不建議背誦的,但是經典的句子還是要背壹些,比如有的句子壹句話有N多的重點,什麽通假字啊,古今異義等等,這類句子是要求強烈背誦的。

以上就是我學習文言文的建議,絕對原創,本人經驗,希望對妳有幫助。

PS:要是考試要求妳背誦的名篇那是絕對要背的,就兩個字: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