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B(3分) 小題2:要點壹:輔弼天下,建功立業。結合詩句:“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要點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結合詩句:“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4分) |
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理解古詩的內容,要註意四點:壹是題目,它往往是詩歌的眼睛,概括著整首詩的內容;二是詩人,也就是聯系詩人的風格和背景,詩人論詩;三是詩中的關鍵意向,這些意象往往揭示著詩歌的思想感情;四是註釋,關鍵處的註釋能幫助讀者準確把握詩意。聯系李白和詩中的意象,結合註釋,本詩的大意是,齊國有個風流倜儻的後生叫魯仲連,他是戰國末期齊國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魯仲連又叫做魯仲連子、魯連子、魯連。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剛從海底升出來,壹個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茫照耀到了世間。魯仲連“義不帝秦”,理由是,秦是壹個棄禮義而尚首功的國家。作者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自認為只有魯仲連這樣的俠客才是可與之同調的朋友。依據上述大意,“後世仰末照”句應指後代的人都仰慕魯仲連的光彩,而不是說會被後人所遺忘。所以B項中“感嘆魯仲連的功績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陽壹樣將被後人漸漸遺忘”理解有誤。 小題2: 試題分析:這首詩是典型的詠古人明誌詩,在答題時們壹定要結合詩句,聯系李白的身世和誌向,把魯仲連的遭遇與李白的遭遇聯系起來,做到知人論世。詩人李白在詩中借助魯仲連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表現了魯仲連卓越的謀略和清高的節操,“明月出海底,壹朝開光曜”詩人把魯仲連的出仕比喻為明月出海底,表現了對他的極高評價;“後世仰末照”壹句又承“明月出海底”壹句而來,說明其光芒穿越時空,照耀後人,使人敬仰。“意輕千金憎,顧向平原笑”這兩句說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贈時,他卻推辭離去,足見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就是以魯仲連為楷模,表達自己熱愛自由,渴望建功立業,同時又希望自己也像魯仲連壹樣淡泊名利,最終功成身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