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關於修改詩的故事很好。

關於修改詩的故事很好。

相傳蘇東坡、其妹和其詩友黃三人曾壹起論詩,互相切磋。妹妹說了“清風柳”和“蒼月梅花”後,讓哥哥給它們各加壹個詞,說詩。蘇東坡當即表示:前壹句“搖”,後壹句“映”,即“清風搖柳,明月映梅花”。沒想到,蘇小妹稱之為“劣等”。蘇東坡仔細壹想,得意地說:“是啊,清風細柳共舞,月色藏梅花。”小姐姐笑著說:“不錯,但還是不上檔次。”黃姑忍不住問道:“妳有什麽看法?”蘇小妹讀之:“清風助柳,梅花敗在明月。”蘇東坡和黃谷谷在吟誦,在思索,不禁拍手叫好。這樣的改變有何妙處?我們不妨找點樂子。“清風”徐來,“柳”不動,怎麽配得上“搖”“舞”這樣露骨的動詞?只有“福”字恰到好處,適合“輕”與“細”,和諧壹致,將風擬人化,生動地刻畫了清風徐來,柳搖枝搖的柔美狀態,給人以女人味。下壹句加上“英”“陰”也不合適。試想,寧靜的月亮已經填滿了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麽顯眼。在月光下,它會黯然失色。就這樣,壹個好字“失”勾勒出了月色與梅花交相輝映的景象,增強了這首詩的感染力,真的很出彩。

壹天,唐代青年詩人賈島去長安參加考試。他騎著驢,走在街上,想著他的詩。忽然,他想到兩句好詩:“飛鳥棲池邊樹,和尚推月下門。轉念壹想,覺得還是把“推”字改成“敲”比較好。正在他全神貫註思考的時候,只聽到對面傳來壹聲大叫:“幹什麽?說著,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就被拉下驢,牽到韓愈面前。"。原來他遇到了大文豪韓愈壹行。賈島把故事講了壹遍後,並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引起了韓愈對詩歌的興趣。韓愈想了壹下,“還是打字吧。壹個安靜的夜晚,月光下,壹個和尚敲門相見。這壹幕很美。”於是“推”字改成了“敲”。後來,“深思熟慮”成了人們反復斟酌的意思。詩人壹絲不茍的寫作精神,對壹個字的反復推敲和錘煉,對我們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不妨把它當做寫完之後的修改。我們同學寫作文不註意修改。他們總喜歡“壹氣呵成”,然後壹切就好了。這不是壹個好的作文習慣。正所謂“文章百變不厭。“在這方面我們確實應該向古人學習。當然,我們也不壹定要“斷幾個梗”,但是文章寫好之後進行必要的修改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