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水和山的文言文

水和山的文言文

1. 求描寫山或水的古文,詩句

如杜甫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這首詩是前四句描繪泰山高大壯偉的形象,境界壯闊雄奇。後四句抒發觀望泰山所產生的激昂心情。作者將泰山描寫得如此氣勢磅礴,更顯出“會當淩絕頂”雄心之非凡,表達了作者青年時代的淩雲壯誌和遠大抱負。

戚繼光的《登盤山絕頂》:

霜角壹聲草木哀,雲頭對起石門開。

朔風邊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但使雕龍銷殺氣,未妨白發老邊才。

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臺。

此詩蒼勁雄渾,氣韻生動,從眼前秋景落筆,極力渲染邊關秋色的蕭條蒼涼,由此襯托出詩人為國戍邊和不惜老死邊關的壯懷,使人體會到作者的寬廣胸懷和高尚情操。

清未屈大均的《雲州秋望》: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風動群鷹擊,雲隨萬馬來。

關河無數柳,壹夜落龍堆。

中國山水詩有壹個萌生、形成、發展的過程。在《詩經》和《楚辭》中,

自然風物已漸漸成為壹種抒情手段了,但還沒有成為直接的審美觀照對象。晉

宋之際,詩人們將山水作為獨立審美對象,山水詩可謂正式誕生了,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開山鼻祖。謝眺接踵而起,他們在山水詩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白寫蜀道,寫天姥,那種我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九州山川的分量相侔的廣度、高度和力度,早已廣為人知。即使是即景抒情的短章,人未直接出面,就已成為山水的靈魂了。例如《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樓觀嶽陽盡,川回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詩人將自己隱在樓、川、雁、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回,讓雁牽愁心飛去,山銜好月走來。天地萬象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第三種類型:以宗教精神為依歸的人對山水自然的觀照。

與道家相同,佛家也有愛好自然的意向,佛教對於山水詩的影響也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趙抃《次韻範師道龍圖三首》之壹曰:“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風景屬僧家”。古人有詩曰:“天下名山僧占多”。這些詩句都道出了壹項基本事實:佛教與山水自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中國山水詩的成熟期在公元五世紀劉宋時代,代表人物為謝靈運。謝詩受

佛教影響,常常將山河大地視作佛影的化身。如《石壁立招提精舍》詩曰:

敬擬靈鷲山,尚想只洹軌。

絕溜飛庭前,高林映窗裏。

禪室棲空地,講宇析妙理。

石璧山在謝靈運的眼裏,被想象成閃耀佛光佛理的靈鷲山。庭前的瀑布飛流,窗後的高樹掩映,也都可以從中悟得佛理。

與道家以審美的眼光來觀照自然並將人格主體與山水自然融而為壹所不同的是,佛教對於自然,不是采取與之合壹的態度,而是靜察默觀;與儒家以道德觀點對待自然所異的是佛教對於自然所體現出來的“德”,不作倫理方面的發揮,而只以隱喻佛法的廣大無邊。佛教在山水自然中體驗的是壹種宗教的快樂。

如宋代化禪師有詩曰(見孔凡禮《宋詩紀事續補》):

翠竹黃花非外物,白雲明月露全真。

頭頭盡是吾家物,信手拈來不是塵。

在中國僧侶的心目中,自然即禪佛的化身。所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總是法身”是也。唐朝著名詩僧寒山有詩曰: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溪長石磊磊,澗闊草蒙蒙。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界,***坐白雲中。

作者借助自然山水,擺脫世累、超越凡俗,從而升華到洞明佛性、了悟自性的禪佛境界。

歷代詩僧、禪僧以及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的詩人,其山水詩,大都可歸入這壹類型之中。

以上僅僅是對中國傳統山水詩作壹個十分粗糙的分類。其實,有不少山水詩是無法硬性納入其中某壹範型的。在許多山水詩作者身上,有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同時又有道家和佛家超然出世的壹面,而道與釋、莊與禪,更是互相影響,互相交融,難解難分。例如早期山水詩大家謝靈運的詩中,其所覺悟所闡釋的“理”,其內涵就十分豐富,其詩中所謂的理,往往兼有佛、道兩家的含義。

2. 古文中關於山和水的名句,各三句

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2、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片片閑雲帶水痕,壹條明月到柴門

3. 描寫山水的古文

山水記

吾嘗與孔過江至山,累於腳下,數千裏路皆壹壹過。至山得泉,欣然飲之,笑曰有礦物質。悔未帶瓶罐以乘之。 後常念,曰有余山未登以為憾。 便與孔 、鄧前往,三人皆天蠍也! 旦,躍床而起,匆匆至相約地,購面包壹饑,水以飲,亦欲乘之泉水也。過江,路荒蕪群房,雜草肆意,嘆之。 望山而行,山近而路遠。繞於田地,險掉稻田。見壹河繞山,苦於河礙,欲尋橋以過,有漫漫長路,終見壹似橋。孔前往探之,吾與鄧隨後既去。細看,無橋,有石路以鋪之,被水漫些許。問壹農婦何壹過橋? 答曰只此壹路,須赤腳壹過。又望水以靜過石,以急下石。不知下流深淺。憂郁之時見二童赤腳而面過,問之石滑否水急否?答否。於是脫鞋襪,相扶以過。未覺急,倒有好玩之意,不敢停。過河而望,嘆吾等只偉大,亦若英雄。 過河既為山,無路以上,鄧衣裙,諸多不便。尋多處未有可上之路。幸周山不止壹,另尋以上。見壹山有道,上之。見諸多竹立與山,山路以土葉覆之。吾以無泉而棄瓶以減負。 上半腰卻無路以上,下。 下山見前有房,院內有井,吾等引水以取之。覺清爽怡然,凈臉、飲之。又欲乘與瓶,怪瓶已仍,無奈離開。 前走又遇壹竹林,入之,有山見之,無先爬至頂,無所獲,又下。 孔、鄧皆言已餓,見有村,地面有包裝袋,便問壹村婦何處賣之?村婦遙指前方。藐藐未見,便返,取井水以充饑。 後遇壹蜘,以其腳邊字母為奇,身壹紅黃色以奇。不知何哉。 又至河邊,卻見水以漫全路,下更急。然必返,只得前。至河中,見水之急,心生恐,勸言不望河下。寸步以移,水已至膝。過河,放才放心。又言欲去旁沙灘歇息,至灘,又望旁有水池,活水也,水流入江。池水不深,及膝不險。下水,後坐與水中。 擊水以戲,憋氣以娛賽。後躺與水中。水力大,未遊。涼爽身以忘時,孔言時已至午,念之舒而不願離。後起身撲於水面,片刻即浮,無險而有爽。陽升正,至沙灘,燙腳,至水邊,洗腳以上路,濕衣而悅。 然來時心有望,歸時心已疲。言腿腳已無力,漫漫路所望無盡。 終至家,累至以膝行路或坐而不動。看新聞,偶見壹蜘同與所見。言其字母為固網也。 休息半日,未消腿腳之疲,然換得人生之樂,言值。本性悲也,樂過即悲,愈加懷念樂時。 斷腸人子念於貳零零柒年柒月三日記。

4. 描寫山水的文言文

石鐘山遊記 蘇軾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由於是在兩處地方找的,網頁就不寫了.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臯。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壹道士,羽衣蹁躚,過臨臯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5. 描寫山水的古文

山水記

吾嘗與孔過江至山,累於腳下,數千裏路皆壹壹過。至山得泉,欣然飲之,笑曰有礦物質。悔未帶瓶罐以乘之。 後常念,曰有余山未登以為憾。 便與孔 、鄧前往,三人皆天蠍也! 旦,躍床而起,匆匆至相約地,購面包壹饑,水以飲,亦欲乘之泉水也。過江,路荒蕪群房,雜草肆意,嘆之。 望山而行,山近而路遠。繞於田地,險掉稻田。見壹河繞山,苦於河礙,欲尋橋以過,有漫漫長路,終見壹似橋。孔前往探之,吾與鄧隨後既去。細看,無橋,有石路以鋪之,被水漫些許。問壹農婦何壹過橋? 答曰只此壹路,須赤腳壹過。又望水以靜過石,以急下石。不知下流深淺。憂郁之時見二童赤腳而面過,問之石滑否水急否?答否。於是脫鞋襪,相扶以過。未覺急,倒有好玩之意,不敢停。過河而望,嘆吾等只偉大,亦若英雄。 過河既為山,無路以上,鄧衣裙,諸多不便。尋多處未有可上之路。幸周山不止壹,另尋以上。見壹山有道,上之。見諸多竹立與山,山路以土葉覆之。吾以無泉而棄瓶以減負。 上半腰卻無路以上,下。 下山見前有房,院內有井,吾等引水以取之。覺清爽怡然,凈臉、飲之。又欲乘與瓶,怪瓶已仍,無奈離開。 前走又遇壹竹林,入之,有山見之,無先爬至頂,無所獲,又下。 孔、鄧皆言已餓,見有村,地面有包裝袋,便問壹村婦何處賣之?村婦遙指前方。藐藐未見,便返,取井水以充饑。 後遇壹蜘,以其腳邊字母為奇,身壹紅黃色以奇。不知何哉。 又至河邊,卻見水以漫全路,下更急。然必返,只得前。至河中,見水之急,心生恐,勸言不望河下。寸步以移,水已至膝。過河,放才放心。又言欲去旁沙灘歇息,至灘,又望旁有水池,活水也,水流入江。池水不深,及膝不險。下水,後坐與水中。 擊水以戲,憋氣以娛賽。後躺與水中。水力大,未遊。涼爽身以忘時,孔言時已至午,念之舒而不願離。後起身撲於水面,片刻即浮,無險而有爽。陽升正,至沙灘,燙腳,至水邊,洗腳以上路,濕衣而悅。 然來時心有望,歸時心已疲。言腿腳已無力,漫漫路所望無盡。 終至家,累至以膝行路或坐而不動。看新聞,偶見壹蜘同與所見。言其字母為固網也。 休息半日,未消腿腳之疲,然換得人生之樂,言值。本性悲也,樂過即悲,愈加懷念樂時。 斷腸人子念於貳零零柒年柒月三日記。

6. 描寫水和山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12.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送別》)

13.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雲間》)

1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登飛來峰》)

7. 有關山和水的詩詞誰能給我幾組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遊《後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壹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 水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日映青丘島,塵起邯鄲陸.江移林岸微,巖深煙岫復”(《循役朱方道路》) “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籠.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遊沈道士館》) “長枝萌紫葉,清源泛綠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泛永康江》)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詩經?蒹葭》)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裏:《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水心如鏡面,千裏無纖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宋·蘇軾)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唐·李白) 初驚銀河落,半灑雲天裏 (唐·李白) 波濤萬裏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水萬物之本源也 (春秋齊國·管仲)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戰國趙國·荀子) 源清流潔,本盛木榮 (漢·班固)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水心如鏡面,千裏無纖毫 (唐·白居易)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宋·蘇軾)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唐·李白)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