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毛澤東七律長征
原詩:
齊魯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錢山只是閑著。
五嶺興波,烏蒙服泥丸。
金沙水搏雲崖暖,大渡橋隨橫鐵索寒。
很高興看到岷山白雪皚皚,綿延數裏,我們的戰士們越過它,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解釋:
紅軍不怕長征路上的壹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看得很普通。
在紅軍眼裏,連綿的五嶽不過是微波波的起伏,雄偉的烏蒙山不過是泥丸。
金沙江泛著濁浪,拍著高聳的懸崖,冒著熱氣。大渡河上危橋的橫架正在搖晃著高高懸掛在空中的鐵索,寒意陣陣。
更令人欣慰的是,當我們踏上白雪皚皚的岷山時,紅軍跨過之後,每個人都在微笑。
擴展數據
1934 10中國工農紅軍為了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力量,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前七法是紅軍戰士過岷山後,長征結束前不久寫的。作為紅軍的領袖,毛澤東經受了無數次考驗。現在,黎明即將來臨,勝利在望,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第壹副對聯開門見山,歌頌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是全詩意境的結。
“轉聯”和“景聯”這四句話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描述了紅軍戰勝困難的情況,是從上面的“前山”和“萬水”繼承而來的。詩人根據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名,都是著名的自然災害,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千山萬水”。
在他的作品中,毛澤東不崇拜歷史名人,不贊美當代英雄,因為他站在歷史發展的最高點,運用了最新的唯物史觀,這使他對古代的評論具有前無古人的偉大“氣”。這個特點是以氣魄大著稱的帝王詩人曹操、蘇軾都比不上他的。
毛澤東的詩歌結合了豐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比喻、大膽的誇張、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造了獨特的藝術形象,以萬千姿態展示了作家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在毛的詩詞中,經常運用古詩詞賦予新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達作用。比如《滿江紅與郭沫若同誌》《西風留長安》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賈島寫的《秋風生渭水,落葉蓋長安》這首詩。描述了當時國際反華勢力的結局。《秋風》《落葉》也很生動,讓人聯想。
毛澤東的詩在讀者心中鑄造了壹座美麗的宮殿;這種自然美是毛澤東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美的藝術包容和精神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