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顏色的古典詩句介紹如下: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劉夢得在《竹枝詞》中寫道“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壹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梁書》卷七中《八關齋夜賦四城門第壹賦韻》說道,“已同白駒去,復類紅花熱”;庾信在《奉和趙王〈隱士〉》中說,“野鳥繁弦囀,山花焰火然”。
林東美詩《西湖亭》如此形容,“避人幽鳥聲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
根據“紅”色這壹特點,杜牧在《山行》中曾詩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壹個“紅”字,意境俱出。
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細玩詩味,雖不靜穆清淡,但落日余輝,洋溢著詩人胸臆的豪氣。
用“紅”字最好的,莫過於劉夢得的《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花因“紅”而“易衰”;情過激而易冷。只用壹“紅”字,便將心理狀態揭示入微,不能不說是色彩用到了家。
白居易的《暮江吟》,“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杜甫的名詩《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在他的筆下,各詩句色彩繽紛,然而又各自獨立,如何成畫,就看我們怎麽想象。《春夜喜雨》“……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黑黝黝的雲霧,橙黃色的漁火,再塗上壹層想象中的“紅”色,這樣的景象,妳能領會嗎?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韋應物《遊開元精舍》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高駢《山亭夏日》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王安石《初夏即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