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手抄報關於傳統節的詩句

手抄報關於傳統節的詩句

1.關於中華傳統節日的手抄報

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的圖片及內容

這是內容,圖片妳自己找咯

百度知道知民生

百家號|01-03 20:19

關註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手抄報:

春節——農歷正月初壹。春節習俗,壹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的手抄報: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壹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無壹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2.關於傳統節日的詩句

清明節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端午日賜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

香羅疊雪輕。

元宵節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七夕

古詩十九首之壹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春節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3.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八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描寫每個傳統節日相關詩歌名句抄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壹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壹年。

7.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4.關於6大傳統節日的詩句

春節 已酉新正 (明)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元宵節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壹進天上著詞聲。 清明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節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中秋節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5.有關傳統節日的詩句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蘇轍(踏青)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6.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壹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

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裏。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壹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壹直持續到正月十七。

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有增加了戲曲表演。

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稭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

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壹百余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壹年中康樂幸福。

元宵分實心和帶餡兩種。有香辣甜酸鹹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釀元宵、以肉餡、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蔥、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勞、長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節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

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裏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壹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壹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壹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壹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壹種節令美食。重陽節習俗重陽節秋高氣爽,登高壹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

這實際上是壹種野遊,為我國人民傳統的體育活動。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飲菊花酒。

《藝文類聚》引《續晉陽秋》說:“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飲菊花酒。”據說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

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壹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壹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壹種常綠小喬木,吃重陽糕。重陽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時的“蓬餌”。

因“糕”與茱萸.“高”諧音,重陽佳節,不能登高而吃點糕,也可聊以自慰。據說封建時代,皇帝在重陽日還以花糕賜宴群臣。

騎射活動。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的第壹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

"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

7.描寫我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1、描寫重陽節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2、描寫春節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描寫元宵的——

《生查子 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描寫七夕的——

《乞巧 》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宵,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5、描寫清明的——

清 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從《唐詩三百首》和小學課本選出來的,不知道能不能被采納?

8.關於傳統節日的詩句有哪些

春節(壹年的第壹天,很多人會將其跟除夕混為壹談)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笙歌龠舞屬年韶,鷺鼓鳧鐘展時豫。

調露初迎綺春節,承雲遽踐蒼霄馭。 美女篇 王琚 東鄰美女實名倡,絕代容華無比方。

濃纖得中非短長, 紅素天生誰飾妝。桂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

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翠帳綴香囊。玉臺龍鏡洞徹光, 金爐沈煙酷烈芳。

遙聞行佩音鏘鏘,含嬌欲笑出洞房。 二八三五閨心切,褰簾卷幔迎春節。

清歌始發詞怨咽, 鳴琴壹弄心斷絕。借問哀怨何所為,盛年情多心自悲。

須臾破顏倏斂態,壹悲壹喜並相宜。何能見此不註心, 惜無媒氏為傳音。

可憐盈盈直千金,誰家君子為槁砧。 -------------------------------------------------------------------------------- 元宵節 生查子 歐陽修(有些地方說是朱淑真寫的)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好事近 朱敦儒 春雨撓元宵,花綻柳眠無力。

風峭畫堂簾幕,卷金泥紅濕。王孫開宴聚嬌饒,越山洗愁碧。

休說鳳凰城裏,少年時蹤跡。 永遇樂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 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 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 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 清明節 (還有個寒食節在清明前壹天,已經被當代人遺忘) 玉樓春 晏殊 玉樓朱閣橫金鎖 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間斜月兩眉愁 簾外落花雙淚墮 朝雲聚散真無那 百歲相看能幾個 別來將為不牽情 萬轉千回思想過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清明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壹滴何曾到九泉。

-------------------------------------------------------------------------------- 端午節 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 七夕節 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制 杜審言 壹年銜別怨,七夕始言歸。 斂淚開星靨,微步動雲衣。

天迥兔欲落,河曠鵲停飛。 那堪盡此夜,復往弄殘機。

七夕 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他鄉七夕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七夕賦詠成篇 許敬宗 壹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

飄飄羅襪光天步, 灼灼新妝鑒月輝。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

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和長孫秘監七夕 任希古 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

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 鵲橋波裏出,龍車霄外飛。

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 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空接靈臺下,方恧辨支機。 -------------------------------------------------------------------------------- 中秋節 木蘭花慢 中秋 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沈浮? 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 重陽節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日字 鄭南金 重陽玉律應,萬乘金輿出。風起韻虞弦,雲開吐堯日。

菊花浮聖酒,茱香掛衰質。欲知恩煦多,順動觀秋實。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直字 李鹹 重陽乘令序,四野開晴色。日月數初並,乾坤聖登極。

菊黃迎酒泛,松翠淩霜直。遊海難為深,負山徒倦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樊忱 凈境重陽節,仙遊萬乘來。插萸登鷲嶺,把菊坐蜂臺。

十地祥雲合,三天瑞景開。秋風詞更遠,竊抃樂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