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杜甫》
唐·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是李白調侃杜甫的詩,大約寫作於李白與杜甫最後壹次相遇時。
李白和杜甫曾相見三次,同遊梁宋,訪仙問道,再壹次相遇時,李白問杜甫:請問老兄自從分別以後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為這壹段歲月裏作詩太費辛苦。
李白妳這麽皮,真的好嗎?
《西江月·遣興》
宋·辛棄疾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是辛棄疾醉酒之後寫的壹首詩,來看他寫了些啥:昨晚我在松樹旁醉倒,問松“我醉到什麽程度?”我疑心松枝擺動要把我扶救,連忙用手壹推說:“去!”
松樹壹臉懵:關我啥事!
《責子》
東晉·陶淵明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是陶淵明寫的壹首責備兒子的詩,在詩中,陶淵明對幾個兒子那是壹陣吐槽,且看他怎麽說:身邊五個兒子,都不喜歡搞文學搞創作,阿舒十六歲,懶惰無人能比,阿宣快十五了,總不想著學習,阿雍阿端十三了,連六和七都不認得,通兒快九歲了,只知道天天找吃的。
最後,陶淵明感慨自己的人生:難道這是我的命嗎?哎,算了,不說了,先喝點酒吧。
詩詞君只想說,這果然是親生的。話說,陶淵明,妳也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呀!
《國風·鄭風·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這首詩翻譯過來是這樣的:那個滑頭小夥子,為何不和我說話?都是因妳的緣故,使我飯也吃不下。那個滑頭小夥子,為何不與我***餐?都是因妳的緣故,使我覺也睡不安。
多麽可愛的情緒,多麽真誠的喜歡。詩詞君聽了都很開心呢?
《國風·鄭風·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豈無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妳若愛我想念我,趕快提衣蹚溱河。妳若不再想念我,豈無別人來找我?妳真是個傻哥哥!
妳若愛我想念我,趕快提衣蹚洧河。妳若不再想念我,豈無別的少年哥?妳真是個傻哥哥!
這是壹位女子戲謔情人的情詩。女子戲謔地調侃對方,帶著幾分狡黠。於自矜、剛強之中,又顯得可親、可愛。
《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壹個老人家在賣酒,將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岑參見了,靈機壹動,說:道路旁的榆莢看起來也很像壹串串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酒您可賣否?
我要是這老翁,我怕是有想打岑參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