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聽著貝多芬的《月光》,瞎子阿柄的《二泉映月》,肯尼基的薩克斯,深深的陶醉,心亦隨其時起時落,時而輕快、時而清脆,時而婉轉時而深情,感受著這壹切,仿佛心中壹片澄凈,有著說不出的愜意和愉悅。
第2句貝多芬時常令我想起古希臘的英雄人物西西弗斯和普羅米修斯,前壹個是不知疲倦的工作,永遠從零開始,不管取得怎樣的成績。後壹個為了人類的光明,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去盜取天上的火種。貝多芬也是壹樣,總是忘我的工作,這壹點可以通過貝多芬的年表得到相應的證明。貝多芬壹生總***創作了大大小小300多個作品,九首交響樂、六首半鋼琴協奏曲、壹首小提琴協奏曲、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十七首弦樂四重奏和五首大提琴奏鳴曲、還有壹部不朽的歌劇《廢德裏奧》。
第3句1770年12月16日,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當時波恩是人口不滿三萬的小城。城東靠萊茵河,城北群山連綿綠蔥蔥。《夢幻曲》的作者舒曼曾寫道:“當萊茵河上的船路過此地,外國人問巨人的名字時,每個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貝多芬。船上的外國人還以為這是壹個德國皇帝的名字”。舒曼的話對於壹百多年後的今天來說,已是事過境遷。因為,現在貝多芬是屬於全世界的。
第4句妳雖然聽不見任何聲音,但經妳的耳膜篩選出的音韻,卻讓全世界所有有耳的,都側耳傾聽妳自然的溫馨,我徜徉在妳的田園小徑,在妳榮耀大地的聲浪裏,自由自在地逡巡,等待妳那把幸運的小提琴,彈奏出美妙的梵語神心,妳雖然聽不見任何聲音,可妳的春光裏,到處都鳴叫著小鳥的喜訊,全世界所有有耳的,都側耳傾聽妳小溪流水的歡心,我醉臥在妳的草叢中,在妳的恬淡優雅中,等待妳那雙幸福的眼神,描摹出我耕耘土地的殷勤。
第5句在聆聽貝多芬的音樂中,我找回了往昔努力奔跑,時刻做夢的自己;在聆聽中,發現了隱藏在微笑背後的自己;在聆聽中,重新振作,創造全新的自己。每當失落時,沮喪時,是音樂把我們帶回到遙遠的春天,激烈的音樂讓我們心情澎湃,神采飛揚;輕緩和諧的音樂是我們變得更加情趣,賦予我們壹顆水晶般透明的心。
第6句在病榻上,貝多芬沒有痛苦,領悟人生的透徹,趨於寧靜。貝多芬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的命題。貝多芬完成了生命的飛躍,還有事業的成功,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莊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流淌內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貝多芬把旋律揉進了骨骼揉進了血肉,並發揮的淋漓盡致。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樂是貝多芬最後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貝多芬,全世界只有壹個。
第7句人們都知道貝多芬的《命運》,知道貝多芬的《英雄》,知道貝多芬的《熱情》《悲愴》,知道創造者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貝多芬26歲時,貝多芬就開始發現自己的聽力漸漸衰退,到了45歲時,貝多芬的耳朵完全失聰了。對於壹個音樂家來說,這無疑是壹個致命的打擊。但是,倔強的貝多芬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而正像貝多芬自己所說的那樣:“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用壹根小木桿,壹端插在鋼琴箱內,另壹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時“聽音”。可以想象,這壹切需要付出多麽大的毅力啊!
第8句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史上壹座劃時代的裏程碑,貝多芬的出現無疑增添了國人的驕傲與自豪,貝多芬的出生並非如康德、叔本華、歌德等人那樣有身份、名望和地位。貝多芬父親是壹個酒徒,貝多芬的母親是壹個宮廷廚師的'女兒,用現代的標準去衡量,充其量是工薪階層,更何況命運給貝多芬的種種不平等,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促使貝多芬變成光芒萬丈的巨星呢?是勤奮和對人類的愛,更是對自然和藝術的無限崇敬,感動了上帝,才會讓貝多芬在厄運裏奮起,進入了貝多芬渴慕壹生的星空。打量這片星空,無疑給人以力量,在貝多芬的精神沐浴裏,生命自然開合,靈魂開闊綿長。
第9句當耳聾之疾纏繞貝多芬美麗的音符,當壹首首交響曲回蕩在世界各處,是貝多芬,戰風戰浪,持之以恒,譜出動人的曲調;是貝多芬鍥而不舍,永不言敗,走出生命的樂章。熱愛生活,相信自我,貝多芬是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榜樣;挑戰命運,飛躍極限,貝多芬是不向命運低頭的楷模。貝多芬就是無人能及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第10句壹直以來,貝多芬是我的精神領袖,貝多芬引領我走出愚昧無知的少年時代,也引領我走出沖動、鹵莽的青年時代。我能有今天的安寧和詩意地棲居,完全歸附於貝多芬。每當生命遭遇黑暗,遭遇痛苦,遭遇挫折和不幸的時候,我總是會仰望頭頂上那片燦爛的星空,打開貝多芬給我帶來的音響世界,我的靈魂自然得到滿足,力量倍增,不會再害怕風雨雷電,或者貧困要挾,我會依然決然地朝著確定的目標挺進。我知道,我不可能象貝多芬壹樣成為燦爛的巨星,但我也知道,將生命和靈魂交給貝多芬,我的生活必然得到精神品質的保障。
第11句貝多芬的作品美妙絕倫:第壹號到第十壹號鋼琴奏鳴曲、第壹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壹號、第二號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第二十壹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歌劇”費黛裏歐”、第四號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第七號交響曲、第八號交響曲等,是貝多芬神奇的想象,才氣的凸顯,聽不見聲音的巨人,卻聽見了內心激情磅礴的飛揚,看見靈光如閃電凝固在五線譜上,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紮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有著經典和高雅的張力與內涵。貝多芬,不愧為人類音樂大師!
第12句1824年5月7日,貝多芬成功地指揮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後創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當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時,作曲家卻全然不知,直到壹位女歌唱家牽著貝多芬的手,使貝多芬面對觀眾時,貝多芬才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場面。貝多芬終於以頑強的意誌和信心戰勝了命運,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仰。1827年3月26日,在壹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貝多芬孤獨地離開了人世,終年57歲。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維也納人民沈浸在悲痛之中。兩萬多人參加了貝多芬的葬禮。
第13句那裏的星空燦爛無比,那裏的土壤富饒肥沃,那裏的天空壹片蔚藍,阿爾卑斯山莊嚴肅立,美麗的萊茵河橫貫東西,悠悠穿越,滋潤和養育出無數堪稱世界壹流的人才。有人說,那裏是哲學的故鄉,藝術的王國,而我更喜歡說那裏是藝術與文化最完美的結集地。是的,每當夜色人靜,我總是會對著星空遼望、遐思,它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壹個人,貝多芬就是我的精神領袖—貝多芬!
第14句當奇妙的音符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當孤獨的樂器奏出那壹首首動聽的樂曲,當雷鳴般的掌聲響徹整個大禮堂,那不僅是對藝術的認可,更是對貝多芬那不屈的精神的贊美。命運的坎坷阻抑不了貝多芬生命的前進,更不能壓制住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愛。貝多芬的熱血在沸騰,迸濺出《命運交響曲》這樣耀眼的火花。貝多芬那不屈的生命贊歌在大地上回響,激勵著壹批又壹批的人們前進。
第15句女詩人李清照為英雄項羽寫過這樣的詩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是的,在李清照看來,項羽就是她崇拜的精神領袖。貝多芬也不例外,貝多芬把拿破侖當作自己的偶像來崇拜,英雄交響樂就是為貝多芬而作。這與其說是獻給貝多芬的贊歌,倒不如說是貝多芬獻出了自己壹顆愛國,愛民、愛人類的赤子之心更為貼切。文化和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就象我們日月星辰壹樣,照亮黑暗,開啟晨曦!
第16句貝多芬的靈與肉,有著熱情的火山,爆發著無窮的遒勁,其感情又是那麽細膩、超凡、和諧。貝多芬與壹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貝多芬們相戀的作品,那如水的月光,如水的柔情,恬靜的大自然,把我們帶到了夢幻般美麗的世界。貝多芬音樂是貴族化的,又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表現個人自由與人權的空間,吹過壹股清新之風,讓人沐浴陶冶。
第17句雪飄落在無人過往的萊茵河橋頭,風兒演唱著自己譜寫的歌謠,透過清晰的燭光看見貝多芬的身影在煽動,手指與鋼琴配合的多麽默契,樂章悠閃著華麗,當序曲落幕後再變成回憶,只為妳心中悠悠的寫著曲,在黑白相交的琴鍵上貝多芬的悲傷在徜徉,唯有燭光在微風中起舞,伴隨旋律,憔悴面龐為誰撕斷心腸,清晨是愛麗絲的飄逸,落葉是揮舞寫的曲。
第18句貝多芬,壹個如星空燦爛不朽的名字,壹個用深度、力度和廣度構築起博大的音響詩人兼哲人,壹個苦難叢生但敢於掐住命運咽喉而令生命騰飛舞蹈的人,貝多芬的剛強與堅毅,貝多芬的執著與忍性,還有貝多芬超人的勇氣與智慧,無不令我欽佩之至,翹首盼望。尤其聆聽貝多芬那雄壯的英雄和命運交響樂的時刻,我的心更是壹石擊起千層浪,壹波未平,壹波又起!每每想起貝多芬,自己仿佛變成壹只吟唱的海燕,在生活的海洋上不知疲倦地飛舞,為的是搏擊風浪,鍛煉意誌,從而向著精神品質靠攏。
第19句“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屈服。”深邃的眼睛,火壹樣蓬勃的頭發,描繪出貝多芬堅忍無比的生的意誌;寬闊的兩肩,仿佛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聾”雖然給貝多芬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貝多芬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是音樂給了貝多芬勇氣!是音樂給了貝多芬力量!
第20句貝多芬選擇了孤獨,選擇了音樂,選擇了自然,將生命的厄運匯成激流,用音符去放飛自己,從而得到情感的回復與熨平。這決不是壹種臆造或者猜測,而是貝多芬自己靈魂的回應。貝多芬的善良、博愛與深沈不是柔和在釋放的音符裏去了嗎?恬靜無比,輕柔若水的田園交響曲和月光奏鳴曲不是貝多芬美好感情最有力的寫真嗎?中國有句俗話:文如其人。是的,什麽樣的人誕生什麽樣的作品。貝多芬的作品就是對自己無論是情感、生命、藝術還是歷史、自然、文化都達到了壹流的詮釋。
第21句貝多芬,壹個生活中不幸的人,嚴重的耳疾象經濟上的拮據壹樣,讓貝多芬生命得不到舒展,病魔也始終尾隨著貝多芬,也同樣讓貝多芬感到痛苦與困惑,醜陋的外表使貝多芬失去愛的滋潤,總之,人生的壹切不幸都被貝多芬攤上了,然而,貝多芬並沒有為此而失落、沮喪或者頹廢,而是將它們轉化成壹種文化的力量,將心轉向了藝術和哲學的天空,用心裏最美妙、最神聖的音符來釋放自己孤獨的靈魂。
第22句貝多芬暴躁的性情揮去了朋友的安慰,迎來的卻是壹生的孤獨。從此,音樂成了貝多芬的全部,“貝多芬倆”融為了壹體,貝多芬雖孤立,但驕傲,貝多芬將世間最美的音樂獻給了大地;雖沈郁,但堅強,貝多芬面對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用不屈的意誌征服命運;雖嚴肅,但善良,貝多芬的心靈默默承受著壹切苦難。貝多芬的精神也將成為人間永恒!
第23句盡管貝多芬才活了57個春秋。貝多芬的音樂難道不是點燃生命希望的火種嗎?尤其對於那些生活中看不到曙光,意誌消沈的人來說,更是壹種精神的振奮劑,聆聽它,生命的上空不再陰霾密布,人生的旅途風雨交加,而是晴空萬裏,陽光普照。用貝多芬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把世界還給人,把人歸還給自己。音樂是比壹切智慧、壹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涵義,誰便能超脫常人難以振拔的壹切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