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祖父易,1828年生於漢壽,算是這個文學世家的第壹代。他是晚清的儒將,也是官方派往四川和江蘇的使節。他寫了800多首詩,其中《信樓詩鈔》20多卷,記錄了他從求知求名到救國救民的心路歷程。他對古詩詞的留戀之情蒼涼陰郁,時代感強烈;詠物詩質樸清新,內涵深刻;連答唱詩都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尤其是壹部描寫哥哥易樹深的關心和理解的傳記,充滿了文章和感情,感人的細節,強烈地震撼了易幼小的心靈。彜族審配詩歌中強烈的“以人為本”思想和豪放精神對幾代彜族作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易舜鼎應該是易第二代作家中的核心人物。他是清光緒年間舉人易的父親,壹生大部分時間在軍隊和官場中度過,晚年被任命為印鑄總監。他天生聰明,在詩歌方面才華橫溢。當他三歲的時候,他讀了聖紫晶。1863他五歲生日的時候,他的父親易拿對聯逗他說“鶴鳴”。易順丁不假思索地回答:“狗叫”。父親命他續對,他先後講了《猿啼》《鳳舞》《龍翔》的故事。那壹年,易順定在壹次飛行中與家人失散。先被太平軍收養,後被清兵王業恩遣送回家。就是根據這件事,他在父母的指導下,寫了壹篇《解難》的文章,於是神童之名傳遍了全國,甚至在1894年冬月,慈禧太後召見他,第壹句話就問:“妳是五歲神童易順定嗎?”他15歲時,有詩詞兩卷,其中“生壹顆蓮子,是苦的,死壹顆桃骨也是香的”,“秋月壹粒神女魂,春雲壹片,美腰壹個”等美句壹時流傳。易舜鼎壹生著述頗豐,詩72卷,詩10000余首,詞10卷,雜文29卷。它的詩歌意象是開放的、獨特的;他的詞華麗而深刻,與晚清另壹位著名詩人樊增祥齊名。《泉清詩》和《中國現代文學叢書》都收錄在他的詩文中,它們的名字在現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1920秋病死於靖宇。伊的叔叔伊,是光緒年間的壹位學者。曾任江西吉安知府,輔仁大學、中國大學、山西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奢香集》、《秦藝樓史》等。,而《全清史》則收錄了他和他的弟弟易舜鼎的詩。易穎是易的姨婆。她在怡園守寡,詩美、悲、巧。由於她的英年早逝,伊沒有見到她,但這位不幸的阿姨的非凡才華已從她父親的《徐雨齋集》中讀到了。伊的二姨壹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同情中國* * *生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積極參加婦女解放運動。她擅長詩歌,與丈夫黃合唱。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女詩人之壹。主要作品有《湘英畫室詩集》、《傳記小說西園往事》、《散文集清·孟玲英》。彜族是彜族第三代作家中的佼佼者。1923獲得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加入新文化運動,被魯迅歸為京派作家。1926年參加北伐,開始了漫長的軍旅學者生涯。他擔任各種文化宣傳職務,並被授予少將軍銜。1949後在港臺生活,從事編輯和教育工作。20世紀30年代,易以散文集《揚州閑話》聞名於世。他壹生寫了60多本書,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藝術上有許多精品,香港文學研究會把他與周作人、林語堂、李廣田並列,臺灣省當代學者稱他為中國現代遊記第壹作家。他的作品享譽東南亞,擁有數百萬來自千千、香港、臺灣和海外華人的讀者,其中許多作品被選入臺灣省的中學語文課本。書畫俱佳,65438-0944年在重慶中蘇文聯舉辦書畫展,聲名鵲起。易文學世家的第四代作家是易的第三子。65438年至0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期在部隊和地方從事文化宣傳出版工作,晚年擔任《現代人》主編。他的作品包括65,438+04新詩集,小說,南海的漁夫,散文,來自多倫多的遊客,評論,文學散文和文學茶話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7逝世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