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分享壹些小楷經典法帖,供您參考。
《 宣示表》
鐘繇被稱為 “楷書之祖”,他的小楷中有許多隸書筆意,書體介於隸書與篆書之間,有著扁拙質樸的風格,以古雅著稱。
經典之作《宣示表》與他的其他作品相比,無論在筆法還是結體上,都顯現出壹種更為成熟的楷書形態和氣息,點畫道勁而顯 樸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臨摹時要註意保留部分隸書的筆法。
《洛神賦十三行》
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體勢秀逸,筆致灑脫,清代楊賓贊其 “字之秀勁圓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
它也被稱為 “小楷極則”,是中國書法美的極致與高峰,也是由晉檔自唐楷轉變的承上啟下之作,字形秀麗而結字古雅,有著更成熟的風格。
在這裏,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臨摹時要註意用細勁的筆尖去表現勁挺的線條,避免出現隸書筆意,要寫出偏豎長的結構。
《 靈飛經》
古人形容《靈飛經》的用筆時,說它像山谷裏的小鳥叫,聲音高低變化,婉轉清脆,很動聽。
在定住格調、了知古樸後,從《靈飛經》入手可進入唐代寫經的精熟階段,學其技術,而不致流俗。
《靈飛經》是唐代小楷的典型代表,可以從中了解彼時關於寫經的知識與法度。
《心經》
《心經》為唐代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所寫,是中國傳統的寫經體書法作品。
彼時印刷術還沒有普及,為了留存與傳播經典,有專業的經生從事佛教典籍的抄寫 工作。經生最早的範本為漢魏時期的日常手寫體,後經兩晉南北朝的變革、發展,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隋唐寫經體的基本 面貌。
寫經並非只以墨落筆,還要註意對筆鋒的體現,對提按的掌握,對緊湊結構的把握,壹些書寫的嘗試與基本技巧都需知悉和實踐。在對《心經》的臨寫中可以體會唐代經生日常的熟穩書寫
《道德經》
趙孟頫寫的老子《道德經》有壹種獨特的流美和張力。他對唐代的寫經體書法有著很深的研究,同時繼承了鐘繇、“二王”的古感。
與經生的然練書寫相對比,他在其中加入了個人化的風格與藝術表達,亦在前人復雜多變的筆法中做了取舍。他降低了筆法的 難度,也賦予了它們溫和儒雅的氣質,這樣的創造與生成很值得我們學習。
《陶淵明閑情賦 》
祝允明的小楷上承鐘繇與王羲之,融合了鐘繇的圓厚與王義之的清雅,用筆精致有 厚度,線條潤澤凝練。
《陶淵明閑情賦》也是如此,在巧與拙之間多奇思,多變化。臨摹時應註意結構方面對於撇、捺、長橫與長豎的表現,縱橫屈伸,貫穿於全作,也起著平衡全局的作用。
《草堂十誌》
文徵明的小楷壹直被認為是明代第壹,他直到 80歲,依然孜致不借地寫著蠅頭小楷,自律精進,如靜水流深。
《草堂十誌》是文徵明小楷的代表作品,可以窺見文徵明小楷在書寫上的技術難度。因為純以尖鋒書寫,運筆精到,結構謹嚴,故而更為瘦挺流美。
《遊包山集》
《遊包山集》為明代王寵所書。王寵筆下有魏晉小楷的風格,承襲《洛神賦十三行》,質樸疏朗,有著很好的氣質。
《遊包山集》用筆虛靈,方圓兼備,氣息沖淡且消散。臨摹時要註意筆畫之間的空白,留下可堪通氣的空隙,控制在壹個合理的尺度之內,壹旦逸出這個尺度,字的結構就松散了。
《汲黯傳》
汲黯是西漢名臣,《史記》中的《汲黯傳》記錄的就是他的事跡。
趙孟頫說自己的 《汲黯傳》得了唐人筆意遺風,倪瓚也難得地稱贊“子昂小楷,結體 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趙孟煩67 歲時寫下了這件作品,筆法雋永秀麗,有峭拔爽利的意味,同時又從容不迫。臨摹 時,可以想想唐人的寫經體風格,它們是壹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