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秋天的詩句的意象

描寫秋天的詩句的意象

1. 關於秋天的詩句和意象

關於秋天的詩句和意象 1.古詩詞的意象 關於秋天的

1、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2、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3、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4、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5、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

7、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8、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9、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10,、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11、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12、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

13、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14、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15、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2.關於秋天的詩句

1、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____王維《山居秋暝》

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4、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____賀鑄《芳心苦·楊柳回塘》

5、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____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____黃巢《不第後賦菊》

7、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____王勃《滕王閣序》

8、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____劉徹《秋風辭》

9、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____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10、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

11、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____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12、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____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13、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____葉紹翁《夜書所見》

1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15、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____劉禹錫《秋詞》

17、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____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18、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____杜牧《山行》

19、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____劉徹《秋風辭》

20、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____李煜《長相思·壹重山》

3.古詩的意象有哪些秋天

1、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2、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3、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4、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5、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

7、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8、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9、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10,、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11、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12、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

13、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14、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15、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4.古詩詞的意象 關於秋天的

1、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2、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3、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4、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5、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7、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8、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9、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10,、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11、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12、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13、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14、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15、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5.關於秋的詩,還要有意象(2首)

何處尋黃鶴?

只留下長空萬裏,

白雲飛過。

昔日良宵成佳節,

疑是陰差陽錯,

誰曾想千金壹諾?

此情悠悠竟為何?

只好向天涯問過客:

鏡中花,

水中月。

千古赤壁遺英烈,

風雨中大江南北,

龍騰虎躍。

群山盡染英雄色,

天上寒星閃爍,

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臥長亭長嘆息,

看人間花開花又落:

秋風起,

聲瑟瑟。

6.十個秋天的意象

1、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2、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3、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4、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5、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7、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8、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9、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10,、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11、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12、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13、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14、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15、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夠了嗎?給我點懸賞分吧,謝謝咯!。

7.請妳談談 秋 這個詞的在古詩詞中意象和作用

壹、傷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愁別恨,自古就是詩人詞家難以割舍的情懷,因而也是他們常詠的對象。如: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以上兩例都是以種種淒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畫出了兩幅秋江離別圖。

二、嘆時

多愁善感似乎是詩人的本性,就是極平常的秋景也時常引發他們對時光易逝的感嘆。如: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閑葉,猶抱涼蟬。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史達祖《玉蝴蝶》)

草木雕零,落葉歸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淒涼頓生。

三、思鄉

漂泊異鄉的遊子,“離愁漸遠漸無窮。”家是他們永遠的牽掛。“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訴說。還有馬致遠的名曲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它借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壹個蕭瑟蒼涼的意境,並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仿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遊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三湘秋鬢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月明。(盧綸《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範仲淹《蘇幕遮》)

秋入鄉心愁割腸,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來托引鄉愁,是悲秋思鄉望歸的典範。

四、懷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撥起對親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懷戀。如: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趙孟 《嶽鄂王墓》)

親友離去之後,形單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與孤寂,加之現於眼前的又是荒涼的秋景,此情此景怎壹個“愁”字了得?賈誼、嶽飛本是人臣之楷模,卻落得個遭貶、被殺的下場,詩人蘊憑吊之情於秋景,深沈而悲涼,字裏行間溢出作者無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淚下。

以上四類皆為“悲秋”之作,但“秋”與“悲”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事實上“悲”“喜”本似壹個硬幣的兩面,有“悲”亦應有“喜”,劉禹錫就曾彈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的反調。又如: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輝。(王績《野望》)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謂是喜形於色,展現的是壹幅幅優美的秋景圖,流露出詩人意欲忘絕塵俗、懷慕隱逸的思想。

綜上所述,壹方面是“悲秋”,另壹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並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過是壹個觸媒而已。古語有雲:“壹切景語皆情語。”這就告誡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時,應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產生誤解。

假如當是壹篇作文或者作業的話,以上的文章大概就足夠了,妳可以參考後再修飾壹下。

8.詩詞中春與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古詩詞是我國文壇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在當時大放異彩,就是在現在也依然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記易誦的特點而廣為流傳,哺育了壹代又壹代的愛文為文之人。就其價值,評論家早就有“詩言誌”壹說,“誌”即詩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詩之靈魂,吟詩填詞均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的心誌,只是表達方式因人而異罷了。

縱觀文壇,“眼望蒼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為數甚少,大概是文人較鐘情於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吧,詩人詞家大多擅長借助各種豐富的意象來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賞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諸多的意象當中,“秋”是出現頻率較高的壹個。

筆者擷取了壹些飽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試圖從表達效果入手來探求“秋”之意蘊。 今天,人們往往以“金色”綴之於“秋”,它給予人的往往是豐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裏,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有的只是秋風的蕭瑟、草木的枯敗,壹片肅殺的景象。所以當他們需要表達悲傷的心情時往往就會借助“秋”這壹透著涼意的意象。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愁別恨,自古就是詩人詞家難以割舍的情懷,因而也是他們常詠的對象。

如: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以上兩例都是以種種淒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畫出了兩幅秋江離別圖。 二、嘆時 多愁善感似乎是詩人的本性,就是極平常的秋景也時常引發他們對時光易逝的感嘆。

如: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閑葉,猶抱涼蟬。

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史達祖《玉蝴蝶》) 草木雕零,落葉歸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淒涼頓生。

三、思鄉 漂泊異鄉的遊子,“離愁漸遠漸無窮。”家是他們永遠的牽掛。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訴說。

還有馬致遠的名曲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它借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壹個蕭瑟蒼涼的意境,並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仿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遊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鬢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月明。(盧綸《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範仲淹《蘇幕遮》) 秋入鄉心愁割腸,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來托引鄉愁,是悲秋思鄉望歸的典範。 四、懷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撥起對親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懷戀。

如: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趙孟《嶽鄂王墓》) 親友離去之後,形單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與孤寂,加之現於眼前的又是荒涼的秋景,此情此景怎壹個“愁”字了得?賈誼、嶽飛本是人臣之楷模,卻落得個遭貶、被殺的下場,詩人蘊憑吊之情於秋景,深沈而悲涼,字裏行間溢出作者無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淚下。

以上四類皆為“悲秋”之作,但“秋”與“悲”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事實上“悲”“喜”本似壹個硬幣的兩面,有“悲”亦應有“喜”,劉禹錫就曾彈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的反調。又如: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輝。

(王績《野望》)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謂是喜形於色,展現的是壹幅幅優美的秋景圖,流露出詩人意欲忘絕塵俗、懷慕隱逸的思想。

春的意象春天,悄悄地來了。地上的冰雪融化了,慢慢浸滲入大地,給萬物生長帶去了新鮮的血液。

陽光也變得暖和,明亮了許多。在這樣多彩的季節裏,春!給人帶來許多美的遐想,美的意境。

大地孕育著綠色的開始,人們也在孕育著新壹年的希望,看著城市慢慢退卻了冬的痕跡。遠處的山依然披著銀白的霞衣,為這春的開始又增添了壹道美麗的風景。

這潔白的霞衣養育了大地生長的萬物,也養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那就是生命的源泉。 看著眼前的壹切。

心中不免生出許多意念,讓自己的心變的柔柔的,想起自己的生活,也想起了遠方的朋友。妳們都好麽?冬雪和寒冷即將從心底退去,而留在心裏的那份雪中緣還會深深的留在彼此的心裏麽?我愛雪!愛雪的純凈,清涼,更愛它悄無聲息帶給人們那美好的意境。

隨著季節的流失,它又為孕育新的生命帶來絲絲甘露。 愛由此而生。

生出許多新鮮與美麗,生命由此變的更加燦爛,絢麗。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壹切都將變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