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水滸》中幾首比較搞笑的詩詞:
“好事從來不出門,惡言醜行便彰聞。可憐武大親妻子,暗與西門作細君。”
這首詩很是搞笑,“可憐武大親妻子”,這妻子又不是爹還有親的幹的之分嗎?再來看壹首,也是讓人噴飯:
“西門浪子意猖狂,死下工夫戲女娘。虧殺賣茶王老母,生教巫女就襄王。”
這首詩也笑死人,“死下功夫戲女娘”,這句就夠粗鄙的了,還又來了個“虧殺賣茶王老母”,為了湊字王婆拆成“王老母”三字,這作者水平也太菜了吧?而且文意也是不知所雲。前後意思壹點也不連貫。
像此類的詩還有這首寫黃文炳的:
“文炳趨炎巧計乖,卻將忠義苦擠排。奸謀未遂身先死,難免剜心炙肉災。”
“苦排擠”三字入詩本就不甚雅致,又為了湊韻腳改成“苦擠排”,就更加不通了,那句“奸謀未遂身先死”更是好笑,套用“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句,顯得十分不倫不類。還有像這首:
“張清神手撥天關,暗裏能將石子攀。壹十五人都打壞,腳瘸手跛奔梁山。”這句“壹十五人都打壞,腳瘸手跛奔梁山。”手也能稱跛?也根本不像詩,最多像韓復榘、王進喜之類人作的詩。
我現在手頭上有兩部水滸,壹本是新買的書,是太白文藝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壹百回本(下文簡稱百回本),沒有征田虎、王慶的情節。另壹部是我小時候就看的,是1975年毛主席讓批《水滸》時出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叫做《水滸全傳》(下文稱《水滸全傳》)。我仔細對照,發現這老本的《水滸全傳》中的很多詩詞都和壹百回本中不同,正文兩者幾乎完全壹樣,但文間插得詩詞很不壹樣,像以上所述極為粗鄙搞笑的都在這個壹百二十回的《水滸全傳》中看不到。
據說水滸有好幾種版本:以《水滸傳》文字的繁縟、簡略而論,區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大系統。以《水滸傳》的回數區分,有壹百回本、壹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壹百零四回本,壹百壹十回本、壹百壹十五回本、壹百二十四回本等多種類型。據說最接近於《水滸傳》原本面貌的是壹百回本。現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與堂刊本等都屬於壹百回本的行列。現存的簡本,無論是完整本或是殘本、殘頁,大多收藏於海外。這些東西,不是我這等如蒿如草之輩有條件可以考究的。
但我覺得這個《水滸全傳》應該是經過壹番修訂後的作品。不過這些很拙劣的詩詞我覺得也不像是施耐庵等的原作,證據大致如下:書中描寫人物的詩詞,像寫宋江、吳用等的臨江仙等都十分工整,且看寫吳用這首: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雖然不能說絕佳,但也是很不錯的,絕不是以上的這種水平。另外像宋江寫的反詩等,也應該是原作者當時就寫到的,絕不會後來才補。我覺得可能真是個抄書稿的老學究之類的人自己寫了幾首歪詩加進去的。
我看到的這個《水滸全傳》上,把上述的詩詞修改,刪掉了不少。像1995年的百回本在潘金蓮調戲武松不成時有首詩:
“潑賤操心太不良,貪淫無恥壞綱常。席間尚且求雲雨,反被都頭罵壹場。”
這首詩前兩句好像潑婦罵人壹樣,十分粗俗,什麽“反被都頭罵壹場”直白無文。而1975年版的《水滸全傳》改為這樣壹首:
“酒作媒人色膽強,貪淫不顧壞綱常。席間便欲求雲雨,激得雷霆怒壹場。”
改得不錯,“潑賤操心太不良”這句太潑婦罵街味,改為“酒作媒人色膽強”。比如含蓄有味,第二句“無恥”二字比較多余,貪淫就等於無恥,改為“不顧”比較好。另外“席間尚且求雲雨”尚且二字不大通,席間求雲雨有什麽不可,呵,為什麽要用尚且?所以改成了“席間便欲求雲雨,激得雷霆怒壹場”,這“雲雨”和“雷霆”相映成趣,比較妙,當然比“反被都頭罵壹場”的老俗話壹般的直白強了好多。
所以這後人整理時的水平明顯比原來高壹些,這也證明了原來這首比較菜的詩是先有的,後來比較好的詩是後人整理改動過的。我想絕不會有人把原文是“激得雷霆怒壹場”的詩句改成“反被都頭罵壹場”這樣的句子的。
另外比較成功的幾處改動有:在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奸後,百回本中居然有這樣壹首詩:
“從來男女不同筵,賣俏迎奸最可憐。 不獨文君奔司馬,西門慶亦偶金蓮。”
這首詩文詞粗鄙,最後壹句讀起來十分拗口,也算罷了。而且以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事情來比喻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奸,未免不倫不類。倒成了有替二人翻案之意了。所以《水滸全傳》中就只保留了前二句,把後來什麽文君相如的不當比喻都去掉了,添了這麽兩句:“不記都頭昔日語,犬兒今已到籬邊。”比原來的詩好多了。說來這《水滸全傳》中有好多詩文改得比較好,1995年的百回本在最後燕青不辭而別時留下的詩句作:
“情願自將官誥納,不求富貴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淡飯黃齏過此生。”
而《水滸全傳》中卻是:
“雁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 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此生。”
兩詩之高下十分明顯,前面詩句中“情願自將官誥納,不求富貴不求榮”其實只說了後面詩句中“納還官誥不求榮”壹句話的意思,“灑脫風塵過此生”壹句使後者文字中自有壹股颯爽豪俠之氣,遠勝前者,不用多說。
但這《水滸全傳》雖然多數詩文改得好了,但也有些思想和原書的主旨很不壹致,像這首寫於宋江私放晁天王時的詩:
“保正緣何養賊曹,押司縱賊罪難逃。
須知守法清名重,莫謂通情義氣高。
爵固畏鷣能害爵,貓如伴鼠豈成貓。
空持刀筆稱文吏,羞說當年漢相蕭。”
這首詩雖然文辭還可以,但意思和書中很不壹致。看來這個詩作者的思想受舊時的腐朽禮教太深。思想和原作者很不壹致。這也說明水滸中的詩詞十分駁雜,可能出於好多人之手。
《水滸》中的回目,有些也擬得不大好。不如三國等精細工整。像“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花和尚大鬧桃花村”、“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等這幾個大鬧重復過來重復過去也就罷了。後來回目中又有“閻婆大鬧鄆城縣”和“鄆哥大鬧授官廳”這兩回就有點不大合適了。閻婆只是告狀而已,怎麽稱得上“大鬧”二字,至於“鄆哥大鬧授官廳”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水滸全傳》中把原來叫做“鄆哥大鬧授官廳,武松鬥殺西門慶”的回目改為“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祭”。比原來的回目對仗工整的許多,用“何九叔”對“武二郎”,“送喪”對“設祭”,“骨殖”對“人頭”,可以說對得十分妙,而且意思也比原來更貼近故事情節。讀者細心看來,《水滸》後面的回目中的詞句擬得比前面好,相傳後面文字是羅貫中所續,倒也有幾分可能。不過從文字上看,《水滸》前面的文字更具民間的古白話特色,人物細膩生動,這裏不多加評點了。
《水滸》中的人物做過詩的主要有宋江、林沖、燕青等。林沖在夜奔梁山時,在酒店裏寫過這樣壹首: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誌,威鎮泰山東。”
對於壹個習武為主的人來說,林沖這詩已寫的不錯的,比之書中什麽“虧殺賣茶王老母”之類的句子已強了不少。宋江的兩首反詩大家熟知,這裏就不再錄出了,水平雖也不太高,但也算寫得不錯。很有點類似於黃巢的“沖天殺氣透長安”的意味。宋江後來寫的幾首詞風格倒比較相似,在忠義堂排座次後,寫了壹首詞: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統豺虎,禦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不過從總體的水平來看,《水滸》中的詩詞比較差,尤其是文字間的壹些什麽“有詩為證”的詩詞,最好的也只和三國中的詩詞差不多的水平。比起《紅樓夢》中由曹雪芹精心創作的詩詞來差得太遠。不過想想《水滸》中的好漢們本來就對文墨不是太通,過於精致的詩詞恐怕倒和《水滸》中的氛圍不大相配了吧。呵呵,就像好漢們喝酒絕不會用妙玉的綠玉鬥和成窯瓷杯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