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庾信的文學創作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以他42歲出使西魏為界。在梁前期,他的作品多為宮體,色彩清淡,富於辭藻之美。北朝羈縻之後,詩歌和賦都表達了大量的思鄉之情,以及對生命體驗的悲涼,其風格也轉變為剛健悲涼。所以杜甫說:“庾信文章更老更成熟,淩雲劍筆法縱橫。”(《該劇為六首絕句》)
梁代庾信的作品大多毀於戰亂,留存下來的不多,基本都是和合之作。其中《風和盤江》、《風和山池》等,寫風景的句子比較多。後歌“蓮風驚鳥,橋影聚魚。夕陽滿山,雲帶雨歸。”觀察和描寫都很細致,和小剛的詩很像。宮味的六言律詩《舞媚娘》大概寫於南朝:
看著來訪者面前的鏡子,微笑著看著自己。眉毛又粗又直,額頭淡黃。我只懷疑落花會離去,春風不會回來。青少年只有玩樂,喝酒會讓他們殘廢!
詩中描寫了愛美的姑娘對自己青春的憐惜,雖然包含了悲傷的情緒,但依然活潑明快。
在庾信早期的詩歌中,現存有《春》、《對珠》、《蕩子》等七首,其中有壹些是殘缺的。這些詩屬於宮廷文學的範疇,內容無非是女色或相思。它們篇幅短小,語言華麗,註重音節之美。其中以《春賦》最為具體,最具表現力。這篇文章描寫了春天和女子春遊的美好,色彩極其艷麗。七言詩常用於賦的開頭和結尾,具有很強的音樂效果。比如最後壹段:
第三日,曲水流向河津,當天傍晚,河水已滿解。壹個挑水人樹下流,壹個挑水人過沙頭。薄襯衫袖子,串珠圍巾。百尺竿頭更進壹步,不醉不歸。池中影比鏡,房中衣不如花香。
和舞美娘壹樣,也是歌唱對人生短暫快樂時光的留戀。這種詩賦結合甚至詩賦不可分的傾向也被後世所繼承,如初唐的、羅以及後來的。總的來說,庾信早期的詩歌和賦在語言技巧上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反映的生活過於狹隘,缺乏極大的激情。
雖然庾信後期的作品被稱為“成熟”,但早年的風格並沒有被拋棄。他與北朝達官貴人合唱的詩詞,至今仍不失典雅,充滿情色元素。此外還有二十五幅《畫屏》,也是精於精致。題跋詩以前極其少見,所以這組詩在題材發展上有值得註意的地方。詩歌的特點是善於運用山水詩的手法,把畫面的內容和想象結合起來,既不脫離畫面,又充滿自然情趣。這啟發了後人經常在畫上配詩,以擴大欣賞的氛圍。
但在庾信後期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他的自我表現和對祖國的懷念,這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於欣的性格既不果敢,也不善於自我解放。亡國之憂、遊歷之憂、道德悔恨始終在他心中,卻找不到任何出路。他常常只是在安慰中自慰,結果卻越陷越深。所謂“情緣糾葛引無數會,集意無端”(陳若明《采濟堂古詩選》),讓詩中的情感顯得異常沈重。二十七首《準詠懷》是這類詩的代表。
豇豆不習慣,也沒有計劃。不要說班深遠,應該是萬吧。柯巖思遼水,秦人看龍頭。倡導者被迫雇用,質子的價值仍然存在。自憐智盡,傷了歲月,傷了秋。(《準永懷》第三部)
庾信只是壹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卻被命運擺錯了位置,他必須承受這種“錯位”帶來的痛苦。這就是這首詩的內涵。
撼秋欲怒,悲怨,哭湖枯竹,哭齊梁爛城。天亡則怒,日則悲。彩虹照基地,星夜落營盤。楚歌恨歌,南風盡死。我面前的壹杯酒。誰談死後的名字?(《準永懷》之XI)
這首歌悼念梁的隕落,是極其痛苦和無奈的,只能歸結為“天意”。
想著萬戶侯,我突然在午夜感到悲傷。鋼琴彈得滿屋都是,書放得滿床都是。雖然說夢見蝴蝶是由非莊周決定的。殘月如初月,新秋如舊秋。淚水順著她的眼睛流下,螢火蟲飄進火焰。樂天是懂得生活的,妳什麽時候能不擔心?(《準永懷》之十八)
這首歌遺憾的是,他雖有才,卻對國家無用。他想學學莊子的曠達,卻做不到,所以煩惱無窮。《殘月》《新秋》這兩個詞,描述的是日復壹日的無聊與絕望,看似簡單,實則警察不凡。“露淚”的組合也是精致異常。
二十七篇《準詠懷》多為感情真實深厚、語言精煉、表現力強的作品。南朝文學中的修辭技巧,尤其是音律、用典、對偶句等手段,在這裏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完善。在庾信後期的詩歌中,還有不少五言絕句,無論從數量還是造詣上,都明顯高於同時代詩人。
關羽路很遠,但金陵信使很少。我壹個人流了壹千滴淚,為妳開了壹本書,萬裏。(《送王林》)
關陽百姓萬裏之外,無人南下。只有河邊的鵝,秋來往南飛。(告別周尚書)
石影隔水,山雲半繞峰。如果妳想到鐘山商店,妳就會知道春天的酒是強烈的。(《山寨》)
南朝文人由民歌演變而來的絕句,主要是更加精煉,更有意味。而前面提到的前兩首詩中的蒼涼意境,開闊深邃的意境,是以前很少能達到的。第三首歌也很美很有趣。可以說,庾信為五大奇跡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庾信後期的賦也有很大變化。最著名的作品是《江南賦》。有序在賦之前,是壹篇能獨樹壹幟的駢文,說明賦的原因,概括整個思想,語言優美,意境蒼涼,本身就是壹篇傑作。
暮光之城遠,何為世!將軍走了,樹倒了;壯士不歸,寒風蕭瑟。靜碧的專欄被連城欺負;書橫載,珠板不定。君子鐘毅,入南關之獄;季孫的行人停留在西河亭。先破了沈之地;蔡的眼淚都流盡了,再加上鮮血。釣魚臺移柳,非玉通之望;華亭鶴,河橋可聞!
這壹節表達了他對被西魏扣留的悲痛和憤慨。前兩句把人生經歷變成了壹聲嘆息,無比悲涼。以下反復出現的典故,用壹系列人物的歷史故事,對照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起到深刻的抒情效果。
《江南賦序》正文以四六句為主,是駢文中逐漸形成的壹種格式。進入唐代以後,它就成了八股,所以後人也把這種駢文稱為“文”。這種文體的長處是節奏感強,但寫得不好,容易顯得平淡。庾信的文筆善於調度變化,句式靈活,善於用虛詞聯系句子之間的關系,表現出較強的結構能力。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為壹旅;吉翔用江東的孩子,只有八千。所以是分裂山河,屠戮天下。有沒有百萬義師,曾經卷起鎧甲,像草壹樣砍下來?”對仗中間有散句,運用自如。
《江南賦》文本以自身經歷為線索,記敘了梁朝興衰的過程,具有史詩性。體系宏大,線索眾多,感情深厚,集敘事、議論、抒情於壹體,這在古代賦中並不多見。作者深切關註梁朝,但也十分嚴厲地批判了梁朝的政治混亂,以及梁元帝和宗室君王的自私嫉妒。敘利亞入侵江陵後,百姓飽受劫掠,尤為痛苦和觸動:
水毒秦鏡,山高。十裏五裏,路邊亭。饑餓追隨燕子的蟄刺,黑暗追逐螢火蟲。秦的水是黑色的,關泥。冰盤解體,風飛電散。千裏之外,壹片狼藉。雪黑如沙,冰橫如岸。無論妳什麽時候去洛杉磯,妳都會看到離家的王燦。聞龍水之水,不禁落淚,嘆關山。匡扶君在蛟河,妾在清波,石望夫超遠,山望子超遠。
《江南賦》的正文和序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善於運用老經典是庾信公認的特長。這不僅顯示了他的博學和聰明才智。每壹個含有典故的短句都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聯想,從而形成了非常厚重的文章風格。但也讓文章難以理解,難免也有生硬的地方。意思是有利有弊,談不上壹個。小源賦、枯樹賦、離愁賦、竹簽賦等。是庾信後期創作的抒情辭賦。其中《枯樹頌》用象征手法描寫了各種樹木因人為原因,尤其是被愛所造成的災難而無法保持其自然生命,著重表達了貴族文人在亂世中無法自救的悲涼,頗具哲理,感情深刻。然而,當象征性的寫作中有大量的典故時,就特別難以理解了。而賦則更註重景物的描寫,以此來表達對隱逸的向往,所以文字更清晰明了,是所有文章中的佼佼者。“桐樹露,柳順風”“鳥多閑,花隨時節”“壹寸兩寸魚,三桿兩桿竹”等風景句,都是精致自然的風格,顯示了作者的才華。
庾信可以說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大師。他以聰慧的資質,在南朝文學全盛時期的梁積累了較高的文學造詣,來到北方。他以痛苦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並在壹定程度上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壹些因素,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的駢文和駢文可以和鮑照相提並論,代表了南北朝時期駢文和駢文的最高成就。而他的詩歌則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對唐詩產生了重要影響。明代張浦在《玉子山集》中題詞,該集收錄漢魏六朝名家133人:
也稱余的詩“清新”、“成熟”。這六個字,無論是詩人還是子善都很難準備。魚臺瓊樓不好到達。.....令狐寫歷史,指責它是“淫蕩的”、“輕浮的”、“辭賦的罪人”。唐朝,最近去找徐、於,文筆差,典範出了,卻敢破壞。我差點從禁忌中走出來,我先找了壹把斧子。
“令狐寫史”指的是唐《周樹》和令狐德芬對庾信的貶損。唐代壹些學者對整個魏晉南北朝文學進行了不合理的批評。原因很復雜,這裏就不計較了。在這裏,張浦並不把“淫樂”視為文學之罪,還指出“唐人所寫文章,最近去徐、於”,真是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