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端午古詩句的明意與註釋

端午古詩句的明意與註釋

端午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1)鹽梅——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2)曲糵——亦作“麯櫱”。亦作“

麯孽

”。亦作“曲櫱”。

指酒曲。《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麯糵。”

王充

《論衡·率性》:“酒之泊厚,同壹麯蘗。”

蘇軾

《鹽官大悲閣記》:“秫稻以為酒,麯糵以作之。”指酒。《宋書·顏延之傳》:“交遊闒茸,沈迷麯糵。”有時也指酒稅。

3)縷(lǚ)——凡指線狀物。

4)槿——木名,即木槿[rose

of

Sharon]。錦葵科,落葉灌木。夏秋開花,花有白、紫、紅諸色,朝開暮閉,栽培供觀賞,兼作綠籬。花、皮可入藥。莖的纖維可造紙

“顏如花落槿,鬢似雪飄蓬。”——五代·張正見《白頭吟》

5)貽厥——貽:贈給;遺留。厥,文言代詞、助詞或副詞,相當於“其”或“之”。

6)昆芳——

昆,指後代、子孫。昆芳,後代有美好的名聲。

《端午》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寫的壹首詩,全詩描寫了端午的盛況以及對屈原的贊美,而作者自己也借此表達了對古人與自身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