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創作的街頭詩有《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田間簡介:
田間(1916-1985),原名童天鑒,安徽省無為市開城鎮羊山人,詩人。田間的詩形式多樣,信天遊、新格律體、自由體都有嘗試。
在新詩的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他作過壹些探索,以平樸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喚形成了明快質樸的風格。其詩作假使我們不去打仗傳遍全國,被聞壹多稱為“擂鼓詩人”、“時代的鼓手”。
詩歌特點:
田間(1916-1985)從壹開始作詩就註意詩的戰鬥性。他的《未名集》、《中國牧歌》和《中國農村的故事》都表現了農村的苦難。1937年12月,他發表了長詩《給戰鬥者》,這是他最優秀的政治抒情詩。
富於戰鬥性和現實性依然是他這部長詩的思想特色。這部詩的藝術特色是:詩句短促、節奏強勁、語言質樸、鏗鏘有力,全詩跌宕有致。
創作道路:
他寫第壹部詩集《未明集》中的作品時,還不到二十歲。由於創作時距長達三四年,因此這些詩作的情況也不壹樣。它們大多描寫工人、農民、兵士等受苦者的命運,含有真切的感情,又表達了作者反抗的願望,也有壹些則缺乏向往和希望。
在語言上,田間的詩作大多樸實明朗,可以看出他當時追求大眾化,學習民歌的努力,也有少數詩句比較晦澀歐化。但不論內容或語言上如何存在差異,這些詩歌具有明顯的特點:出發於現實,有所為而作。
正如作者在《我怎樣寫詩的(代序)》中寫的:“沒有誑語,誠實的靈魂,解剖在草紙上,……”這是對他早年詩歌特點的確切的自評。
藝術成就:
新中國建立後,田間詩作題材廣泛,大體可分為表現朝鮮戰爭和海防前線、國際友誼、少數民族生活、農村生活等四類。先後出版有《抗戰詩抄》、《壹桿紅旗》、《誓辭》、《田間短詩選》等。
長篇敘事詩《趕車傳》是田間這壹時期的代表作,通過貧農石不爛尋找樂園的過程,描繪了中國農民在中國***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的艱苦歷程。
這部詩的藝術特點是,結構靈活,除第壹、七部外,其余五部皆以五個人名為題,每壹部以壹個人物為中心,獨立成章,這樣便於對每個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進行刻畫。句法采用六言和七言三拍的格式,明快嚴謹,朗朗上口。
在敘事主人公之外,詩人還塑造了壹個抒情主人公,讓他在每部詩中或詠懷,或議論,或譴責,以增強敘事詩的抒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