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上海徐匯區世外小學門口,壹名小學生被砍死,導致兩名小男孩倒在血泊中,再也沒有醒來。犯罪現場令人震驚。事後肇事者聲稱人生太失敗,有報復社會的想法。
之所以選擇位於徐匯區的世外桃源,可能是因為施暴者壹時想當“精英”,轉而報復培養“精英”的孩子,軟弱無力,毫無還手之力。孩子們是多麽的無辜,施暴者是多麽的貧瘠!
?相對於生活的窘迫,他內心的貧窮和貧乏才是邪念的根源。原本可以有美好未來的年輕建築系學生,卻被內心的貧窮蒙蔽了雙眼。
?佛說,人可以窮,心不能窮。他們心中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他們的健康也是用之不竭的。心靈的富足是我們三觀的基礎,否則浮萍就像壹顆無根的心,往往容易迷失,找不到支撐點。
而如果妳能時刻滋養自己的心靈,保持內心的充實和豐富;自我凈化,篩選出混沌世界的負能量,保持壹些純粹的品格和理想,讓生活不會因為物質上的困難而立刻黯然失色,讓人們在貧窮中奮起追求美好。
?去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四十多歲的農民白如雲讓人印象深刻。說到貧窮,她出生在壹個小村莊。她的弟弟從小多病,家裏很窮。三十出頭的她還查出體內有腫瘤,生活更加艱難。而是說人家講人生態度,小時候關心弟弟,給他念詩;她自己去醫院化療,卻不忘帶壹本詩歌鑒賞,繼續熱愛詩歌。詩歌是她清貧生活之外的另壹個精神世界。在這裏,她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並從中汲取了美和力量。“她歷經千擊而頑強,東西南北無拘無束。”
艱難困苦很容易消磨人的意誌,挫傷人的希望,但她卻能培養樂觀和堅韌,這應歸功於她不斷用詩歌滋養心靈,塑造豐富的靈魂。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路,展現了什麽叫“歷盡艱難困苦而成功”。
?我鄰居的阿姨在壹家食品加工廠打零工。她是生產線上那種機械的操作工,生活瑣碎而忙碌。別人都那麽匆忙,她卻常常自得其樂。她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做飯做飯,知道我離家遠,不會做飯。她學會了新菜,邀請我壹起品嘗。她還伺候了壹陽臺的花花草草,每隔壹段時間就給它們澆水施肥,在我看來很瑣碎很辛苦,但她甜得像根黃瓜。
我問她為什麽那麽無憂無慮,那麽優雅。她說:“整天工作有什麽意思?我有壹些愛好和喜歡的東西,心裏有個寄托。”於是我漸漸意識到,那是她在照料那些花草的時候,內心富足的壹刻。
?我們的心很容易被物質世界的執念蒙蔽,很容易被別人的看法牽著鼻子走,從而慢慢失去自我。但是,如果妳能保持內心的富足,無論妳在哪裏,無論妳從事什麽職業,妳都可以抵禦生活的失望,享受生活的美好。
求運河如此清澈,因為源頭有活水。堅持讀書,培養興趣愛好,壹心壹意行善,無疑是可行的。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充實自己心靈的方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好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