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現代關於山的詩句賞析

現代關於山的詩句賞析

1.關於描寫山的句子和賞析***6句馬上采納

描寫山的句子

1、烏龍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陰,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遠處,壹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綠樹成陰,又有花兒映襯,把整個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燒。

3、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壹位久經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地臥在那裏。

4、當登上極頂,舉目四望時,那壯觀的景象使我血液沸騰,整座嶗山就像在霧裏飄著壹樣。

5、那壹座座拔地而起的雄偉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駱駝,有的如駿馬,形態各異,險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沖雲霄,恰如壹個巨人,矗立在萬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視著大地。

2.描寫山的現代詩歌

《題西林壁 》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3.描寫山水的詩句與賞析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整理)

祖國的萬水千山如此多嬌,歷來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欣賞不完的詩詞絕句,下面就給大家提供幾首,請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自己搜尋更多。請選擇喜歡的詩詞,多讀幾遍,體會詩人的情懷,看誰記得最多。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裏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壹種寂靜的快樂。物我合壹而物

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也善於捕捉音響、色彩、畫面、感受相交織的動人壹刻,統壹於最能傳

達情韻的意境之中,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山中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 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壹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風回雲斷雨初晴, 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 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 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減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張旭

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4.描寫山的現代詩

山。。非美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2、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6、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8、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9、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10、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11、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12、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13、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14、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1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18、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9、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 《鹹陽城東樓>

2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5.關於山水的古詩詞的賞析

1. 遊山西村宋代:陸遊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賞析如下:既寫出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壹方面它又富於哲理,表現了人生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

表現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麽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壹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如下: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壹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壹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壹葉小舟,壹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壹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壹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壹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壹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壹條小船,壹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壹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

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

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麽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壹般化的形象。

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壹個“絕”和壹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壹般化的動態,壹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沈默,形成壹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沈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

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壹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

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範圍的每壹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壹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

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壹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壹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在這首詩裏,籠罩壹切、包羅壹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

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壹起。

相反,在這個畫面裏,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裏,也立刻會變成水。

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系到壹起,這就給人以壹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

因為連江裏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壹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壹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

試想,在這樣壹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裏,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壹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壹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壹在壹首詩裏,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3. 望廬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如下: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壹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

6.《山中》的古詩賞析

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裏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遊壹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註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註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壹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壹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裏那裏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裏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雕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壹兩個局部,那麽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裏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籠罩在壹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壹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壹種似幻似真的感受,壹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壹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是實寫,展示了雲封霧鎖的深山另壹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是永遠不會重復的。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爛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壹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壹些。

7.有關山水風光的詩句及賞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裏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壹幅千裏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壹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裏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沈。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壹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壹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壹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竹裏館 唐·王維

(2005-09-18 02:48:17)

獨坐幽篁裏,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分析

王維(701—761),擅長山水境界,開南宗畫派,其詩有如畫境;長於音樂,其好詩都如美妙的樂曲。後期作品大多描繪山水風光,寄寓自然情趣。

此詩為《輞川集》第十七首,描寫山林幽居情趣。詩句全用白描,詩境清幽絕俗,空明澄靜。竹林深處,絕無塵世的嘈雜,琴聲細幽,歌吟舒暢。詩人此時享受著獨處的自由,細細品味藝術人生的高雅情趣。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註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從縫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說]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最有趣的是雲彩竟然從窗裏飄出來。

8.描寫山的現代詩歌

《題西林壁 》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9.關於描寫山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11.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12.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1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