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我已驚駭這肅殺寒秋來臨大地,怎敢違心地用筆去贊美春天的溫煦呢?
出處《亥年殘秋偶作》——近現代:魯迅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沈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譯文我已驚駭這肅殺寒秋來臨大地,怎敢違心地用筆去贊美春天的溫煦呢?我置身於廣漠的人世間百感交集,在華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員竟然紛紛逃離。
擴展資料
1、《亥年殘秋偶作》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35年12月5日,是作者魯迅贈與好友許壽裳的。許壽裳在1936年的《懷舊》中記載了這首詩的具體創作背景,他說:“去年我備了壹張宣紙,請他(魯迅)寫些舊作,不拘文言或白話,到今年七月壹日,我們見面,他說去年的紙,已經寫就,時正病臥在床,便命景宋檢出結我,是壹首《亥年殘秋偶作》。”
2、《亥年殘秋偶作》鑒賞
這是壹首憂國憂民的述懷詩。它寫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刻,因而悲壯沈郁。魯迅寫過“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詩句,對革命充滿信心,不大可能產生“老無所歸”的絕望的思想,更不會把自己的戰鬥生活說成“夢墜空雲”。這首詩理解為魯迅個人感到“老無所歸”,缺乏事實根據,而且把它的內涵大大地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