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抽象的詩句有哪些?

抽象的詩句有哪些?

1. 關於抽象的詩句

關於抽象的詩句 1.以具象寫抽象的詩句

1、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釋義:

夜雨壹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半夜時分夢裏回到了故鄉。醒來只見燈花垂落,壹盤殘棋還未收拾,可嘆啊,我孤單地留滯在新豐的旅館裏。靠在枕邊,十年的經歷,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釋義:

棄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亂我心緒的今天,使人無限煩憂。萬裏長風,送走行行秋雁。面對美景,正可酣飲高樓。先生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不時流露出小謝詩風的清秀。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湧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濃烈。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登上長江壹葉扁舟。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釋義:

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4、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出自元代張鳴善的《普天樂·詠世》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花倚欄幹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釋義:

在洛陽賞花,到梁園賞月,好花應不惜錢去買,明月也應不惜錢去買。依著欄幹觀賞花開放得壹片爛熳,舉酒問明月為何如此團圓。月有圓有缺花有開有謝,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於離別。花謝了到了三春再開,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圓,人去了什麽時候能再來呢?

5、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鷓鴣天·壹點殘紅欲盡時》

壹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釋義:

我獨自守壹盞殘燈,燈已快要燃盡,天乍涼,秋氣充塞羅帷和銀屏,三更雨點點灑上梧桐,壹葉葉、壹聲聲,都是離別的哀音。那時,我和她相對調弄寶瑟,撥動爐中溫馨的沈水香,同聲齊唱《鷓鴣詞》,曾是多麽歡欣。如今,孤寂地在這西樓,當此風雨淒淒的暗夜,不聽清歌也悲淚難禁。

2.抽象的句子

浮生似水,煙花盡散,時間封存了五彩的回憶,歡笑在日曝下分分秒秒的風幹,支離破碎,和痛苦壹起,黯淡至於索然無味。人生的曾經好比歷史之於人類,如花婀娜的駭浪彭濤,凝成短短幾筆,有氣無力,只憑人瞻仰。漫漫長路,遙想下壹站,遠遠眺望這壹站的風景,也該宛如回眸而今走過的心情,模糊,不變的也只剩這腳的土。我想生命是短暫而漫長的,壹切遠去的東西都是美好的,時間久遠便拉成直線,漫遊者在燈下品位的是生命的坎坷,是自己的驗傷,而不盡是塵世的喧囂。

風掃過葉無邊的落寞,落下斜斜的雨,雲是太陽徐徐的剪影。黃昏天空,太陽雨,七彩虹。如果能老在這樣的風景裏,倘使壹個人成為風景中的風景,也心滿意足。“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光陰若水,平淡亦真;如果天賦予披荊斬棘的勇氣,有機會面對整個世界的喜悅,我將慷慨地心甘情願於生命之痛,在所不辭,便微笑面對。那是壹扇扇我背對的敞開的門,既定的命運裏去作出小小的抉擇,何不讓腳步輕舞飛揚?

閉上眼,抿茶,蒼茫於黑暗處想象刺目的日光。就仿佛是誌士們的漂泊迷離,猛士們的火影刀光,烈士們的慷慨就義。四壁黑暗中不需冷與冰,要光樣的火和熱;愁雲慘淡裏不需悲和痛,要種子般的歡樂。信仰可以締造,真正的快樂也有快樂者制造。想象力雖不足以創造世界,未嘗不可激發綢繆的希望。

風不知不覺地無可救藥的流,不老的時間靜靜老去,如夜空星辰的鬥轉,如東去的浪花,如飄舞的絮。當琥珀撞碎於萬丈涯底的剎那間,高潮是分,我將驕傲地讓生命完美謝幕。因為留下值得在那瞬間的永恒裏去回憶的懷念,滿足;因為真實和有意義,至少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我快樂。對於昨天的悔將不同於明天對今天的恨。

快樂成為溶在血液裏的習慣,即便割破的傷口化膿,淌出的也依然是血。海棠依舊,人比黃花也無所謂,至少是曾經擁有;桃源望斷,杜鵑啼血更需何妨,人生有夢更有未泯的希望;弦斷誰聽,留取丹青又能怎樣,眾生不過在更叠的懸念裏走走停停。如折射日光的月,如燃燒自己的燭,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壹花壹世界,壹沙壹天堂,不同的快樂的我有不同的歡笑,曝盡塵世的喧囂,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灑脫:不壹定要登上所有的高峰看日出,也不壹定要歷數海天的雲朵,自己便是壹座山,心要寬容似海。我想我的夢,夢我的未來,呵護脆弱的奇跡,延續生命的流離。我的快樂是秋風無邊的影,是滿樹梧桐的葉。當明天恍如昨天般悄然而逝,我在泡影裏享受今天的輝煌……

3.尋找壹些抽象的句子

真正的快樂

當明天恍如昨天般悄然而逝,我在泡影裏享受今天的輝煌。——題記

浮生似水,煙花盡散,時間封存了五彩的回憶,歡笑在日曝下分分秒秒的風幹,支離破碎,和痛苦壹起,黯淡至於索然無味。人生的曾經好比歷史之於人類,如花婀娜的駭浪彭濤,凝成短短幾筆,有氣無力,只憑人瞻仰。漫漫長路,遙想下壹站,遠遠眺望這壹站的風景,也該宛如回眸而今走過的心情,模糊,不變的也只剩這腳的土。我想生命是短暫而漫長的,壹切遠去的東西都是美好的,時間久遠便拉成直線,漫遊者在燈下品位的是生命的坎坷,是自己的驗傷,而不盡是塵世的喧囂。

風掃過葉無邊的落寞,落下斜斜的雨,雲是太陽徐徐的剪影。黃昏天空,太陽雨,七彩虹。如果能老在這樣的風景裏,倘使壹個人成為風景中的風景,也心滿意足。“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光陰若水,平淡亦真;如果天賦予披荊斬棘的勇氣,有機會面對整個世界的喜悅,我將慷慨地心甘情願於生命之痛,在所不辭,便微笑面對。那是壹扇扇我背對的敞開的門,既定的命運裏去作出小小的抉擇,何不讓腳步輕舞飛揚?

閉上眼,抿茶,蒼茫於黑暗處想象刺目的日光。就仿佛是誌士們的漂泊迷離,猛士們的火影刀光,烈士們的慷慨就義。四壁黑暗中不需冷與冰,要光樣的火和熱;愁雲慘淡裏不需悲和痛,要種子般的歡樂。信仰可以締造,真正的快樂也有快樂者制造。想象力雖不足以創造世界,未嘗不可激發綢繆的希望。

風不知不覺地無可救藥的流,不老的時間靜靜老去,如夜空星辰的鬥轉,如東去的浪花,如飄舞的絮。當琥珀撞碎於萬丈涯底的剎那間,高潮是分,我將驕傲地讓生命完美謝幕。因為留下值得在那瞬間的永恒裏去回憶的懷念,滿足;因為真實和有意義,至少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我快樂。對於昨天的悔將不同於明天對今天的恨。

快樂成為溶在血液裏的習慣,即便割破的傷口化膿,淌出的也依然是血。海棠依舊,人比黃花也無所謂,至少是曾經擁有;桃源望斷,杜鵑啼血更需何妨,人生有夢更有未泯的希望;弦斷誰聽,留取丹青又能怎樣,眾生不過在更叠的懸念裏走走停停。如折射日光的月,如燃燒自己的燭,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壹花壹世界,壹沙壹天堂,不同的快樂的我有不同的歡笑,曝盡塵世的喧囂,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灑脫:不壹定要登上所有的高峰看日出,也不壹定要歷數海天的雲朵,自己便是壹座山,心要寬容似海。我想我的夢,夢我的未來,呵護脆弱的奇跡,延續生命的流離。我的快樂是秋風無邊的影,是滿樹梧桐的葉。當明天恍如昨天般悄然而逝,我在泡影裏享受今天的輝煌……

4.找幾首西方抽象的詩歌

《在壹個地鐵站》

龐 德

在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

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

《在壹個地鐵站》這首詩很短,只有兩行,卻膾炙人口,耐人尋味,原因在於它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首先從內容上看,主要是寫詩人在陰暗、潮濕的地鐵站臺看到壹張張花瓣似的面孔及當時詩人的驚喜之情。這壹結論從何而來?主要是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合理想象。這首詩上、下兩組形象相對應——即“幽靈般的面孔”和“黑枝上的花瓣”。“面孔”是本體,“花瓣”是喻體。這兩組意象在我們眼前拼湊出了這樣壹幅畫面——天是陰沈的,或許剛下過雨,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物質頹廢的氣味。在城市的某個陰暗的、“濕漉漉”的地鐵站裏,人潮湧動,人群像沈默無言的魚,彼此清醒而機械地遊動。四周時常有狡猾而戒備的神情,還有壹張張不容易看出痛苦的臉。詩人站在這裏“黑色枝條”般的地鐵站裏,情緒低落,身心疲憊。突然,詩人眼前壹亮——壹張張天真無邪的兒童面孔出現在詩人面前,他們手牽著手,用充滿稚氣的童聲唱著兒歌……多麽真實可愛,生機勃勃的畫面,讓詩人頓覺美感,這些如“花瓣”般美好的面孔出現得太突然了,如同幽靈般神秘、飄忽,給詩人意外的驚喜,詩人的心境也因之豁然開朗,這些面孔仿佛溫暖的陽光灑進了陰冷的地鐵,融化了詩人冰封已久的心靈……

這首短詩不僅在內容上,富於想象,在思想內涵上更耐人尋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壹)“花瓣”不是在嫩綠的枝條上,而是在“濕漉漉的黑枝上”,花瓣的鮮艷與枝條的黑色形成反差,“花瓣”更顯美麗,“黑枝”更令人反感。從中我們可以想象出,詩人對現代都市生活——紙醉金迷、物欲膨脹、人情冷漠的極端厭惡,以及對“真、善、美”的迫切渴求,對壹切積極向上,充滿生機的美好事物的憧憬,這兩種情感在“花瓣”與“黑枝”的對比反差襯托下,更顯強烈。

(二)“花瓣”居然出現在“黑色枝條上”,如“花”的面孔居然出現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裏,這怎能不讓人驚喜,“幽靈般的面孔”與“黑枝上的花瓣”相映成趣,聯系生活,發揮想象,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社會雖有其黑暗的壹面,它醜陋、死氣,但美麗與生機是並存其中的;人生雖然艱難,困境重重,但希望與機遇是伴隨其中的,因此,在逆境中,不應喪失信心;在順境中,應保持憂患意識。

以上挖掘出的內容上的言外之境,思想上的話外之音皆源於“創造性”的欣賞方式,欣賞這首富於想象的短詩所帶來的愉悅,猶如品茶,越品越濃,並且回味無窮……

參考資料:

/homepagebook/792/d04.htm

5.具體代抽象的20個句子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壹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壹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壹種修辭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

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壹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壹針壹線。

(壹針壹線代群眾的壹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胡子坐在墻角裏吸旱煙。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產主義思想) (3)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壹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

(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4)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壹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壹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

(把前壹事物"出來"與後壹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壹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壹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壹致的幾個(壹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

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壹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壹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壹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壹個詞語或句子壹再出現的方法。

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裏滅亡,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裏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反意思1記人 2 敘事 3 狀物 4 寫景 5 抒情 經驗談: 1 老師談 2 學生談 議論文: 1 立論 2 駁論 3 讀後感 4 雜文 : 1 說明事物 2 說明事理 : 1 現代詩 2 古體詩 3 散文 4 小說 1 應用文 具體怎麽寫根據題目而定至於意思我也不能解釋那麽多主要就這些:如記敘文,壹般是指寫事的~~~說明文壹般是要說明某個事物~~~ 3 語文的表達方式是指: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壹、記敘順序: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也叫事情發展順序 作用:條理清晰,脈絡清楚。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如:《背影》《走壹步,再走壹步》作用:設置懸念,吸引讀者。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壹件事,再接著原線繼續敘述。)

如:《羚羊木雕》作用:介紹了……,表現了……;解釋上文/為下文的情節發展作鋪墊/埋伏筆/作對比,從而突出中心。二、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 按照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常采用這種順序。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古→今 《大自然的語言》第壹段(四季更叠)2、空間順序: 按照空間方位關系來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征常采用這種順序。遊覽順序是空間順序的壹種。

例如:《故宮博物院》由南到北註:把握空間順序,重點要註意壹些標誌方位的名詞,或標誌遊覽順序的動詞。

6.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遊子的故鄉/是壹方小小的荷塘/小小的荷塘/是漂泊已久的心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城中桃花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李龜年》)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範仲淹《蘇幕遮》)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誌和《漁歌子》)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崔塗《除夜有懷》)

大漠風塵月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王昌嶺《從軍行》)

曉月過殘壘,繁星過故關。(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辛棄疾《菩薩蠻》)

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又疊。(辛棄疾《念奴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