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止於至善——21天靜心營記錄(第二十壹篇)

止於至善——21天靜心營記錄(第二十壹篇)

結束在千島湖龍川灣景區國際禪修中心的高心靈書院舉辦的21天靜心營,開始賦歸了。

“賦歸”這個詞,還是這次來書院才學到的。每周的學習課表都提前在公告欄上張貼出來,三周課表是依次公布的,當第三張課表出來時,心裏還是有壹點興奮,也是這時看到“賦歸”壹詞。

百度“賦歸”,意為為回鄉,辭官回鄉。看來是對回家的壹種雅稱。我很喜歡這個詞,這和禪修的意境相符啊!

有了賦歸的曙光,心開始有些奔逸,大腦開始做回家的打算了:衣服要不要洗幹凈帶回去呢?分享會結束之後要拍照,要穿什麽衣服呢?回去時,要去姜家鎮買梅幹菜燒餅,再去菜市場逛壹圈,買點千島湖的魚帶回去,朝發夕至,晚上就可吃上千島湖的魚頭湯了。不知為什麽,這些念頭壹直往大腦裏鉆,就是不想觀呼吸,安住於當下,回到空明覺的狀態。

告示版旁邊的小黑板上的溫馨提示,讓我立刻警覺起來:

大家壹定不要放縱,把握每時每刻去體悟道,越是到最後,越會有意想不到的體悟和收獲,壹定要把握住。

是呀!我放下壹切來禪修,獲得家人的支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珍貴機會。郭永進老師說過:“人的壹生,難得有幾天讓我們能安靜下來,和自己相處,要好好珍惜。” 這都是我的福報啊,可不能浪費,還是把心安住下來,體悟人和大自然的密切關系,去讀懂這部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

我們能有這樣的安靜的森林禪修場所,都是承蒙郭永進老師的恩德蔭庇。

郭永進老師,也就是空海法師,二十多年來,不辭辛苦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到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去辦禪修,去講學。

而千島湖淳安縣的縣領導正好要在千島湖辦特色旅遊,推廣文化旅遊,就上網尋找資源和信息,結果被空海師父的講經說法所吸引,覺得空海師父所講的法沒有迷信色彩,就拋出橄欖枝,邀請空海師父來龍川灣開辦國際禪修中心。

於是,才有了我們在家門口禪修機會。踏遍青山,能有這樣的森林禪修環境,我的內心充滿著感恩。

要知道最初空海師父來大陸講學的時候,我們都是在寺院裏,有時候寺院要是有活動,有法會,想要安靜都是不可能的。

2008年,空海師父在大陸舉辦的第壹次大型專修班是在荊州的章華寺。三個月的專修,有幾百學員。

離專修班結束還有幾天的時候,也就是快滾新年了,傳來的師父母親去世的消息。空海師父雖然很悲痛,但並沒有中途離開,直到專修班的結束,將大家送走,才返回臺灣,而家裏也等著空海師父回來,送母親壹程。

去世的日期恰好在專修班快要結束的時候,不早不晚,沒有影響課程。是喜喪,走的時候有九十多歲了。

空海師父回顧母親的壹生對自己的影響,說母親都是用愛心教育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挨過壹巴掌。空海師父的家在嘉義鄉下,村子裏有壹個大大的水潭,空海師父從小就在水邊玩耍,是散養的孩子。

這個村子也很特別,還有通靈的大師,城裏的人排隊來治病消災,所以空海從小耳濡目染,知道不要做壞事,要做善事,有因果報應呢!

到了讀大學的時候,空海師父被推舉為校學生會主席,在他任期屆滿做述職報告時,跟全校師生分享他的座右銘:“永懷善念,永不做惡事。”

郭永進老師還有壹個人生的座右銘:“虛心學習,謙虛處下。”

所以想到郭永進老師為法的付出奉獻,就不敢懈怠,繼續精進用功。否則對不起老師,對不起陪伴我們成長的書院的老師和義工們,也對不起支持自己的家人,更對不起自己的生命。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這個命題也是我們要探索的,這個命題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獨有的課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面對,好讓自己不被死神追趕,活得安心自在。

從2008年我第壹次來章華寺學習,到現在,已經過去近二十年了,時間真快,壹切仿佛昨天。那時候自己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四十出頭,真是人生的頂峰時期,可也是人生的瓶頸時期,有許多人也是在這個時候感受到人生的迷茫。

壹直求學努力奮鬥,成家立業,好像壹步步走來有些成就,可發現快樂越來越少,幸福又是遙不可及,難免要問自己,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為什麽我還有很多憂悲惱苦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可做不到呀!

壹路走來,不知不覺竟到了奔六的年齡,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不免有些唏噓。身邊的同齡人有的病了,有的離開世界了,而父母也離我們而去,人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

在分享大會上,最後壹位上來分享的是壹位老人,今年76歲了,也是我們這期年紀最大的學員。在這次禪修中間,有壹顆大牙不知怎麽就開裂了。以前出現這個狀況,他到醫院就拔了。可是班主任告訴他,這樣會影響學習,然後教他按摩穴位,沒想到就好了,不疼了。

他說死神在向他招手了,他已經感受到死亡的恐慌,可自己還沒有解決生死大事問題,也不知道自己到時間還來得及不!?他希望能夠走的安心自在。

我知道禪修靜心不是為死亡做準備,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是郭永進老師壹直倡導的,也是辦書院的方針。

郭老師壹直用孔子《大學》中的話來說明這壹點: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就是要我們學習當高等心靈品質,找到自己的明德是什麽,讓我們來到心靈的純凈美好。

記得曾有壹位九歲的小女孩也來學習,郭老師在詢問她學習的體會時,她這樣感嘆道:“我發現我這輩子白活了。”

童言無忌,天真話語中流露的是很多人的心聲。我們走過人生很多年,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也不知道讓自己快樂幸福的奧妙,這真是人生憾事,這讓我們受了不少苦,走了很多彎路。

前天,先生下班前來電話,今天不加班,正常下班,因為要做核酸,還要我也壹同去做核酸,否則就變紅碼。我趕緊做飯,等先生回來,我們壹同去做核酸。

核酸采樣點就設在家樓下不遠處,因為要全員核酸檢測,檢測的人多了,所以設立的核酸檢測點也多了起來,檢測方便了很多。

雖然如此,還是排出去好長的隊。人們看手機,聊天,就像去買菜壹樣。天很熱,我這時候就想要是吃根冰棍該多好。

這些天,上海的心理咨詢師群的上海同胞們,每天為團菜焦慮著,壹日三餐成了討論焦點,讓我這個不在乎飲食的人也在反省自己了。我自由買菜,也沒有限制,卻沒有珍惜,常常對付壹口,而那些居家的上海姐妹們,卻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依舊能把三餐做得五顏六色,色香味俱全。

我有些對不起生活的饋贈,也沒覺得這平淡的生活是多麽幸福,今後我也要對自己好壹些,讓生活多彩起來。

昨天壹位上海同學,團到四個提拉米蘇蛋糕,自己沒有吃,全部送給了辛苦的誌願者,還曬出了切蛋糕的照片。

此時想起這個場面,我覺得更要吃根冰激淩。對先生說了,他說那就去買吧!

我走到街對面,看到壹家小超市,掃了門鈴碼,買了冰激淩,吃了起來,仿佛我就是走在封閉的大上海,竟能吃上了冰激淩。

隊伍前進了,我走了進去,剛吃了壹口,就被誌願者發現了,用大喇叭向我喊話:

“那個吃冰激淩的,妳不知道這是核酸檢測嗎?小孩子都知道,妳這麽大的人了,還不知道!都不如壹個小孩子。”

這話怎麽這麽難聽呢?氣的我不知吃還是不吃。眾目睽睽之下,我恨不得有個地縫鉆進去。還從來沒有人大庭廣眾之下,被人這樣羞辱過。就算我不對,對我說不吃就好了。何況我還真不是孩子,是成年人啊!怎麽總這樣的語言。大家都不看手機,也不聊天,開始看我了。

這時候,他又發話了:

“妳別站在隊伍裏了,出來出來,到外面去吃!”

我怎麽這麽聽妳話呢!?還吃個屁!我壹下子把冰棍扔在樹邊草叢裏。

那個大喇叭聲音變了色:

“妳這是什麽意思?說妳還不對了嗎?誰讓妳扔在草地上,要扔也得扔垃圾箱裏。”

我沒理他,隨他說,氣死他!

可回頭看看草地,再看看沒吃完的冰激淩,覺得它們沒有冒犯我,不能就這樣棄之不顧,糟蹋草地吧!我就彎腰把冰激淩撿起來,扔到垃圾箱了。

這時候,那個大喇叭聲音低下來了,變了色的臉剎那了緩和了下來:

“妳也要尊重我們誌願者!”

看他語氣緩和,我也就不那麽生氣,平靜地對他說:

“妳有想過尊重我嗎?妳這樣說,讓我臉面往哪兒擱!”

他不說話了,把喇叭放下,轉身走了。

這時候有壹位大白走過來,輕聲提醒我,吧口罩戴好,別把鼻子露出來,這態度和剛才那位形成強烈對比。我聽了,趕緊把口罩戴好,這是為我好,我謝過她。我覺得她是在安慰我,她也聽到看到我被教訓的壹幕了。

兩個大白,態度截然不同,感受這不同,這使我更明白了老子為什麽這樣說:

在《道德經》第七十三章,老子告訴我們: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郭永進老師把這壹章定義為:“逞兇鬥狠早夭折”。第壹位大白用這樣兇悍態度,讓我氣憤抗拒,我用更大的力量去反抗。

在《道德經》第七十八章,老子告訴我們:

“天下莫柔弱於?,?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

郭永進老師把這壹章定義為:“宇宙最偉大力量是大愛”。第二位大白,無聲的愛心關心提醒,讓我樂於服從,還心存感恩!愛的力量是柔的力量,也是宇宙最偉大的力量呀!

先生就在我後面,他壹聲不吭,我也沒有回頭看他,我覺得我好沒臉見人,只默默排著隊。到我做完核酸,他也做好出來了。

這時候他才說他剛才的感受,告訴我他真想給他壹拳了,後來想想算了!看妳最後把冰激淩撿起來了,這是我沒想到。

我說,我不是學習了高等智慧了嗎?要上善若水呀!本來我也不對,不該吃冰激淩,也不該扔到草地上,我是要撿起來。

先生說,妳說吃冰激淩,我也沒想到有什麽問題,本來是不應該吃東西的,我後來想到我看過的核酸檢測要求。說說話,我也就沒什麽氣了。先生說剛才冰激淩沒吃上,走去買冰激淩去補上!

回到家裏,還和先生探討了這壹情景,我反思道他要是好好說話,我估計也不會讓他氣得不行,我也氣得不行,雙方矛盾激化。

我反省我被他的說話方式和語氣帶動了,反應也有些過激,下次遇到這情況,我就該先說對不起,認錯就好了,他也就不會說出壹大堆的話。

當我彎腰撿回冰激淩,他也立刻不生氣了,臉色緩和了,看到了我的尊重態度。所以,壹開始我就道歉,就好了。

可是,他的態度讓我感連道歉機會都沒有,他太強勢了。

所以,在有理的情況下,還能心平氣和地用愛心表達我們的意見,尊重別人,是不容易做到的。而這也反映了壹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心靈品質。

我想如果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先生”是這位誌願者時,他壹定會用愛心,而不是盛氣淩人的態度指責別人了。

因為“道先生”是這樣壹個人: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明明做了很多利益他人的事情,卻不去居功,也不傲慢,更不會盛氣淩人。

“道先生”所展現的就是老子說說的無為,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用愛心去作為:厚德載物,以德報怨,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有很多時候,我們用的是“有為”的方式,就像這位訓我的誌願者壹樣,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正義之師,打著正義之師的名義,傷害了別人,卻不知道,還以為都是別人不好,別人不對。

父母常常是這樣,夫妻是這樣,老師也是這樣!制造很多沖突對立,結果兩敗俱傷。要好好反思呀!

學習高等智慧,止於至善,用愛心對待人事物,是我們要努力學習做到的,這也是禪修的意義所在。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多年形成的積習要改變非壹日之功,可我不會就此就退縮,就算進三步退兩步也是進步,好好讓自己蛻變,就是在改變自己生命的基因。

21天的靜心營記錄到此就結束了,21篇記錄,將近十萬字,這是我寫過的最長的作文了。21天禪修是我參加過的最長的壹期禪修,也是收獲最大的壹次禪修,我覺得能記錄下來,也是又壹次學習的機會,也是壹件很快樂的事。學而時習之,真是不亦樂乎呀!

感謝我的惠姐姐,不斷地催更,不斷地鼓勵我,讓我有力量堅持完成了21篇記錄。

還要感謝我的先生,不但點贊,還要給我發稿費,讓我寫起來特別有成就感。

也感謝閱讀拙著的家人們,朋友們,和素不相識的親們,感謝妳們的支持和厚愛!

感恩!再見!

祝福大家生活幸福,家庭美滿,身體健康!

祝願大道廣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