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2年所作的壹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壹首抒情詩,是作者魯迅從自己深受迫害,四處碰壁中迸發出的憤懣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擊了當時國民黨的血腥統治,形象地展現了作者的硬骨頭性格和勇敢堅毅的戰鬥精神。原文如下: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壹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二、?譯文如下:
時運不佳我又能怎麽辦呢?想擺脫卻被碰得頭破血流。
破帽遮臉穿過熱鬧的集市,像用漏船載酒駛於水中壹樣危險。
橫眉怒對那些喪盡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願為老百姓做孺子牛。
堅守自己的誌向和立場永不改變,不管外面的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
詞句註釋如下:
“運交華蓋”是說生逢豺狼當道的黑暗社會,交了倒黴的壞運。
“欲何求”、“未敢”都帶有反語的意味,是極大的憤激之詞,反襯出當時國民黨統治者的殘暴,形象地描畫和揭示了壹個禁錮得像密封罐頭那樣的黑暗社會,概括了作者同當時國民黨的尖銳的矛盾沖突。
“鬧市”喻指敵人猖獗跋扈、橫行霸道的地方。
“中流”指水深急處。這聯用象征的手法,講形勢非常險惡。
“小摟”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進”有暫時隱避下來的意思。 “躲"字,融合著巧與敢的雙重意味。
擴展資料: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在北京時,曾被北洋軍閥政府免職通緝,受到壹些文人的攻擊和陷害。三十年代初期魯迅在上海,又遭受當時國民黨統治者的種種威脅和迫害。當時國民黨統治者壹面禁止書報,封閉書店,頒布惡出版法,通緝著作家,壹面將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處以死刑。
作者魯迅的處境十分險惡。據《魯迅日記》記載,壹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達夫同王映霞於聚豐園宴請作者魯迅,魯迅結合7日前的談話有感而作,當時同席的還有柳亞子夫婦。?
百度百科——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