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陽二月春氣深,
春江水溢春波新。
波影搖紅上春樹,
枝頭春頭開遙岑。
遙岑曲曲青簾下,
湘簾半卷花低亞。
寶馬嘶回錦犢車,
千金不換春風價。
誰家鐵笛的飛聲,
芳草天涯無限情。
古塢藤垂鶯語路,
明湖翠冷遠山亭。
醉來欲傍黃公住,
不記當年放歌處。
笑指高樓楊柳邊,
又向前村踏花去。
詩人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賞析:
這首歌唱杏花村的詩聲韻清麗,氣象生動。在對自然景象的歌頌中引入了眾多的古代文化元素,拓寬了詩歌的內涵,豐富了讀者的想象。首二句“池陽二月春氣深,春江水溢春波興。”化用了唐代杜甫的《麗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和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裏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句子,讓讀者把杏花村中壹片紅雲爛漫、遊人如織的景色和春水浩蕩的長江聯系在壹起,富麗堂皇,胸襟為之大開。不僅如此,作者還將曲如黛眉的遠山和半卷的酒簾也引入遊人迷離眼眉,而那酒簾上的怒放的繡花仿佛使酒簾不勝其重而斜斜下墜。而接下來的詩句則將眼前之景幻化為古典詩詞之景。我們仿佛聽到了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還有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以及“惜春長怕花開早,更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而正在古渡口枯藤上歌唱的黃鶯又將讀者喚回到現實的美景之中。距杏花村不遠之處即是當年有名的黃公酒壚,而今酒壚仍在,而曾放歌於山水之間的黃公已不知何處去了。作者和壹眾友人壹邊行進於綠楊蔭下、隨手指點,壹邊向更深的花叢中走去。
軼事典故:
李白擱筆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壹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壹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壹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壹拳捶碎黃鶴樓,?壹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妳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