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證明地球是圓的詩句

證明地球是圓的詩句

1. 關於地球是圓的詩句

關於地球是圓的詩句 1.用古詩詞證明地球是圓的

古詩詞裏的地圓說

(讀張華《勵誌詩》、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原文〕

大儀斡運,天回地遊。 四氣鱗次,寒暑環周。 星火既夕,忽焉素秋。 涼風振落,熠耀宵流。

——摘自張華《勵誌詩》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摘自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毛澤東讀書的筆記和談話〕

宋朝辛棄疾寫的壹首詞裏說,當月亮從我們這裏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 別的地方。晉朝的張華在他的壹首詩裏寫到:“大儀斡運,無回地遊”。

——摘自逢先知《博覽群書的革命家》(見《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第 8 頁,三聯書店 1986 年版)

〔解析〕

張華(232—300),出身寒微,在西晉初年官至顯位,是個較正直的官 僚。其《勵誌詩》是 73 句的四言古詩,顧名思義,乃自我勉勵之作,表現了 較好的誌向情趣。前面引述的,是這首詩中的前面幾句,直觀地感到四季變 化與“天回地遊”有關。

毛澤東是從《古詩源》裏讀到這首詩的。在 1964 年 8 月的這次談話中, 他便指出:這首詩收在《古詩源》。

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前面有壹小序:“中秋飲酒,將 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這首詞寫送月, 且用屈原《天問》的形式來寫,是很新穎的。作者經過詳細的觀察,發揮豐 富的想象,看到月亮由東升起,自西落下,猜測到地球是圓的和月亮繞地球 旋轉。這在天文學史上是個佳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講到這首詞時說: “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毛澤東很喜歡這首詞,在壹本《稼軒長短句》中這首詞的標題前連畫三 個大圈;對小序中的每句話加了圈點;對詞中每個疑問句後,都畫著壹個大 大的問號。1964 年又同周培源、於光遠談到這首詩包含的地圓說想法。由此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的著意圈畫,除藝術上的欣賞外,還十分贊賞詞人辯 證思維的深刻性。

2.用古詩詞證明地球是圓的

古詩詞裏的地圓說 (讀張華《勵誌詩》、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原文〕 大儀斡運,天回地遊。

四氣鱗次,寒暑環周。 星火既夕,忽焉素秋。

涼風振落,熠耀宵流。 ——摘自張華《勵誌詩》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摘自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毛澤東讀書的筆記和談話〕 宋朝辛棄疾寫的壹首詞裏說,當月亮從我們這裏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 別的地方。

晉朝的張華在他的壹首詩裏寫到:“大儀斡運,無回地遊”。 ——摘自逢先知《博覽群書的革命家》(見《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第 8 頁,三聯書店 1986 年版) 〔解析〕 張華(232—300),出身寒微,在西晉初年官至顯位,是個較正直的官 僚。

其《勵誌詩》是 73 句的四言古詩,顧名思義,乃自我勉勵之作,表現了 較好的誌向情趣。前面引述的,是這首詩中的前面幾句,直觀地感到四季變 化與“天回地遊”有關。

毛澤東是從《古詩源》裏讀到這首詩的。在 1964 年 8 月的這次談話中, 他便指出:這首詩收在《古詩源》。

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前面有壹小序:“中秋飲酒,將 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這首詞寫送月, 且用屈原《天問》的形式來寫,是很新穎的。

作者經過詳細的觀察,發揮豐 富的想象,看到月亮由東升起,自西落下,猜測到地球是圓的和月亮繞地球 旋轉。這在天文學史上是個佳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講到這首詞時說: “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毛澤東很喜歡這首詞,在壹本《稼軒長短句》中這首詞的標題前連畫三 個大圈;對小序中的每句話加了圈點;對詞中每個疑問句後,都畫著壹個大 大的問號。

1964 年又同周培源、於光遠談到這首詩包含的地圓說想法。由此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的著意圈畫,除藝術上的欣賞外,還十分贊賞詞人辯 證思維的深刻性。

3.關於“地球”的古詩有哪些

1、過故人莊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白話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裏觀賞菊花。

2、浪淘沙其壹 唐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白話譯文:

萬裏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到今天我們可以沿著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壹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3、浪淘沙其七 唐 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白話譯文:

八月的濤聲如萬馬奔騰驚天吼地而來,數丈高的浪頭沖向岸邊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間便退向江海匯合之處回歸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陽光照耀下像潔白的雪堆。

4、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白話譯文: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5、月夜 唐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白話譯文: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壹半,另壹半隱藏在黑夜裏。

北鬥星傾斜了,南鬥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壹遭兒傳到了屋子裏來了。

4.古人誰說的地球是圓的

公元前500年前後,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弟子們,首先提出了大

地是球形的設想。他們主張用數學來解釋宇宙,認為在所有立體圖形中,球形

是最美好的。宇宙的外形應該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都應

該是球形的。過了100多年,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才第壹次

對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論證。他觀察天象,從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現象

中,推斷大地的形狀為球形。當時,壹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

是圓球狀的,為什麽住在地球另壹端的人,沒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時候,

由於人們還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這個問題是很難的。

我國東漢時的天文學家張衡,曾有“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的說法,他

把宇宙比作雞蛋,地就像雞蛋中的蛋黃。這種學說叫渾天說,比過去的蓋天說

有了很大進步。

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特別是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的壹支船

隊,環繞地球航行壹周成功,這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明朝末年,

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來到我國,介紹了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知

識,我國才出現“地球”這個譯名。

那麽,地球是不是壹個滾圓的正球體呢?17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根

據他所發現的萬有引力的理論,由於自轉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地球上的

物質向赤道方向移動,因此他斷定地球應是壹個赤道半徑要比極半徑大壹些的

扁球體。但是,以巴黎天文臺臺長卡西尼為首的壹派,根據他們測量子午線所

得的不準確數據,說地球繞太陽旋轉,應該向兩極伸長,是個長球,而不是扁

球。這個爭論延續了有半世紀之久。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對地球形狀之爭,

曾說:“在倫敦認為是橘子,而在巴黎卻把它想象成為壹個西瓜。”直到18世

紀30年代,法國科學院派出兩個遠征隊,壹隊到北極圈附近的拉普蘭,壹隊到

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秘魯,分別測量兩地子午線的長度,才發現卡西尼的測量有

錯誤,而牛頓的推論是正確。

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利用,現在測得的地球

赤道半徑為6378140米,極半徑為6356755米,兩者相差為21385米,它的扁率為

1/298.2。從這方面講,地球要比橘子圓得多。

此外,人們又從測量中發現,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圓,而類似橢圓,最大

半徑與最小半徑相差200多米。還發現地球的北半球要比南半球細長壹些;北極

地區的大地水準面(即平均海平面)比參考扁球體要高出10米左右,南極地區

則要凹進去30米左右。因此,有人把地球的形狀比作梨,把地球體說成是梨狀

體。

實際上,地球既不像橘子,也不像梨,而是具有它自己獨特形狀的球體。

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制成壹個直徑1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

半徑長1毫米多,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表示不出來的,所以我們使用的

地球儀都還是正圓形的。

陳爾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