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抗擊胡人的詩詞有什麽?

抗擊胡人的詩詞有什麽?

滿江紅 嶽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壹)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釋:

①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壹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壹解較合理。

②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出塞,古代軍歌的壹種題目。龍城,壹作盧城,唐北平郡(漢代右北平郡)郡治。“秦時明月”兩句互文見義,詩人把鏡頭直拉回到秦漢,為了引起人們對於歷史無限久遠、空間無限廣闊的想象和聯想,說明戰爭從古到今未曾休停,征人的勤苦和犧牲沒有盡頭。後二句感嘆邊將無能。沈德潛《說詩卒語》雲:“秦時明月壹章,前入誰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壹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誌。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借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宏偉的抱負融合在壹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誌。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