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嶽陽樓的詩句李白

有關嶽陽樓的詩句李白

1. 關於嶽陽樓李白的詩句

關於嶽陽樓李白的詩句 1.李白寫過哪些關於嶽陽樓的詩句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整首詩,詩人將自己隱在樓、川、雁、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回,讓雁牽愁心飛去,山銜好月走來。天地萬象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首聯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登上嶽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這壹“盡”壹“迥”壹“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壹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頷聯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妳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山銜好月來”壹句,想像新穎,有獨創性,著壹“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頸聯寫詩人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壹般。這裏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

尾聯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誌,溢於言表。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壹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嶽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功

2.孟浩然、杜甫、李白的關於描寫嶽陽樓的詩句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 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 吹人舞袖回。

3.李白寫的有關嶽陽樓的詩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 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 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嶽陽,秋季作這首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嶽陽樓座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於開元四年(716)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歷代遷客騷人,登臨遊覽,莫不抒懷寫誌。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嶽陽樓更添壹層迷人的色彩。詩人首先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嶽陽,這裏是指天嶽山之南壹帶。天嶽山又名巴陵山,在嶽陽縣西南。登上嶽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壹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這壹“盡”、壹“迥”、壹“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壹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生命,妳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後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壹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著壹“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壹般。這裏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誠然,詩人是有些醉意了: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誌,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壹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嶽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功。

麻煩采納,謝謝!

4.有關嶽陽樓的詩句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嶽陽,秋季作這首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嶽陽樓座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於開元四年(716)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歷代遷客騷人,登臨遊覽,莫不抒懷寫誌。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嶽陽樓更添壹層迷人的色彩。詩人首先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嶽陽,這裏是指天嶽山之南壹帶。天嶽山又名巴陵山,在嶽陽縣西南。登上嶽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壹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這壹“盡”、壹“迥”、壹“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壹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生命,妳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後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壹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著壹“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壹般。這裏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誠然,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誌,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壹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嶽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功。

5.有關於嶽陽樓的詩句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嶽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道經巴陵登嶽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嶽陽樓》 李東陽,明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裏聲。

《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嶽陽樓》錢大昕 清

傑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裏,雲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遊逢。

《賣花聲.題嶽陽樓》張舜民 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雲閑。

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登嶽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6.李白寫過哪些關於嶽陽樓的詩句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整首詩,詩人將自己隱在樓、川、雁、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回,讓雁牽愁心飛去,山銜好月走來。

天地萬象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首聯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

登上嶽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這壹“盡”壹“迥”壹“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

這是壹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頷聯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妳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山銜好月來”壹句,想像新穎,有獨創性,著壹“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頸聯寫詩人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壹般。

這裏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 尾聯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 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

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誌,溢於言表。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壹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嶽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功。

7.滕王閣李白的詩句

嶽陽樓

李白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滕王閣

王勃 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暈夕陰,氣象萬千。”

範仲淹在其《嶽陽樓記》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描寫嶽陽樓的詩句

壹、嶽陽樓1、《登嶽陽樓》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釋義: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嶽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壹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壹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2、《登嶽陽樓·其壹》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釋義:巍巍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行程萬裏,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麽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3、《登嶽陽樓·其二》宋代: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釋義: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晴空萬裏,波瀾不驚,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

嶽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壹路欣賞景色,結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4、《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唐代: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釋義:登上嶽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壹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5、《嶽陽樓》唐代:元稹 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釋義:嶽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壹座赤玉幢。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並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6、《題嶽陽樓》唐代:白居易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釋義:嶽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淒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裏供他們欣賞。

7、登嶽陽樓 宋代:蕭德藻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三年夜郎客,壹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

釋義: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浪遊。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壹葉小舟。

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在天的盡頭。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於是舍舟泊岸登上嶽陽樓。

二、洞庭湖:8、《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釋義: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不由生出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麽能夠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釋義: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壹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只,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麽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壹片羨魚之情。10、《洞庭湖阻風贈張十壹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唐代:韓愈 十月陰氣盛,北風無時休。

蒼茫洞庭岸,與子維雙舟。 霧雨晦爭泄,波濤怒相投。

犬雞斷四聽,糧絕誰與謀。 相去不容步,險如礙山丘。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 男女喧左右,饑啼但啾啾。

非懷北歸興,何用勝羈愁。 雲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暫開霽,過是吾無求。釋義:十月的時候冷鋒極盛大,北風的吹拂完全沒停休。

在這蒼茫的洞庭湖岸邊,妳我相傍分別系著小舟。此時霧雨晦暗爭著落下,湖面波濤怒擊如同對投。

小舟四周的雞犬難鳴吠,妳我船上的糧絕無處謀。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險像好似被阻礙著山丘。

現在清談雖可驅散餓感,平生夢想卻是來之無由。 左右的男女們都在喧嘩,有的還因饑餓哭聲啾啾。

想到如非那北歸的吸引,怎會羈留此地忍受憂愁。但看著天上雲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卻自在悠悠。

若此刻暫能停雨見晴天,這就已是我無上的祈求。11、《題君山》唐代:方幹 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釋義:曾經在世外見到麻姑,聽說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