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中表達詩人高潔誌向的詩句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壹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壹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裏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壹正壹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壹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
創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壹些典禮活動。
壹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