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牡丹花怎麽養

牡丹花怎麽養

芍藥栽培

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肉質粗直根,莖叢生。莖和葉柄是紫色和綠色的。葉互生,復葉二次和三次,小裂片三小葉。芽單生於枝頂,長夏前後開花。芍藥原產中國,在北京西部的大別山、秦嶺、百花山都有野生種,栽培歷史悠久。芍藥顏色鮮艷,形似牡丹,花大致芳香。顏色有純白、淡紅、深紅、紫紅、淡紅、金黃,還有單瓣和重瓣。通常,重瓣是為了觀賞而栽培的。芍藥的根可入藥,味微苦,有止痛作用。栽培牡丹的相關知識介紹如下。

習性:芍藥耐寒,喜肥喜澇,但也耐旱,夏季喜陽,喜涼。盆栽牡丹葉片在夏季烈日下容易枯死,要註意遮光。芍藥為肉質根,根系較長,應種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種植在粘土和低窪積水中易爛根。

二、繁殖:牡丹繁殖有分株和播種兩種方法。

1.分株繁殖:分株的最佳時間是10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時芍藥的地上部分已經停止生長,根部最為豐富。分株種植後,根系仍有壹段時間恢復生長,有利於來年全株生長。先把母株的根挖出來,抖落附著在土裏,晾壹天,然後沿著芍藥自然分離處把根分開,用尖刀切開,每叢4到5個芽。根部切口最好塗上硫磺粉,防止病菌侵入,然後晾幹1到2天就可以單獨種植了。露地種植的牡丹,株間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盆栽牡丹和花盆直徑和深度40厘米。以觀賞為主的芍藥,每5 ~ 6年分株壹次,以采藥為主的芍藥,每3 ~ 5年分株壹次。

2.播種繁殖方法:8月份芍藥種子成熟時,果實會開裂,應隨收獲播種。播種前要做好整地,澆水,然後播種。播種後,用細砂覆蓋,厚度為1-2倍的種子直徑,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必要時在上面覆蓋壹層玉米稭稈或稻草,達到遮光、通風、保濕的目的。秋天播種的那壹年就能生根,但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暖和了,芽才會出土。播種的幼苗生長緩慢,發育良好的幼苗需要3到4年才能開花。壹般種植牡丹是為了培育新品種。

三、栽培管理:芍藥種植後不宜頻繁移栽,否則會損傷根系,影響生長開花。為了讓芍藥長得好,每年都要合理施肥。第壹次申請是在三月萌芽的時候;第二次施於4月芽出現時;第三次是5月下旬開花後施;第四次,8月下旬酷暑過後,第二年植株懷花芽時施;第五次,165438+10月,在植株周圍開溝施冬肥。每次施肥後要澆足水,並立即松土,減少水分蒸發。雨季應定期中耕除草。

盆栽牡丹,初霜後剪去枯萎的枝葉,防止病蟲害。冬天不需要在室內活動,放在陽光充足的陽臺或屋檐下,盆裏的土不要太幹。

芍藥可在開花前和側芽出現後及時摘除,以集中營養,促進頂芽美觀。花雕謝後,如果不打算播種繁殖,要隨時剪掉花梗,避免結實和消耗養分。

四、病蟲害防治:危害牡丹的害蟲有蠐螬、紅蜘蛛、蚜蟲。為防止蠐螬啃咬牡丹根系,每年早春可用50%辛硫磷稀釋液1000倍液灌根。紅蜘蛛和蚜蟲可以噴樂果。芍藥的主要病害是褐斑病,其癥狀是夏季芍藥葉片上出現褐斑,秋季以後葉片逐漸枯萎,甚至全株死亡。預防方法是從4月到秋季,每月噴灑波爾多液1至2次。(顏、)據

第壹,芍藥的繁殖

芍藥可通過播種、分株、嫁接、組織培養等方法進行繁殖。果實采收後,放在室內或陰涼處,每隔2-3天翻1次。10-15天後,果皮開裂,即可播種。播種前,用分水法取出沈在水中的全粒,用50~C的溫水浸泡種子,24 ~ 48小時後,種皮就會脫膠軟化。如果種皮較厚,用硫酸浸泡種子2 ~ 3分鐘或95%酒精浸泡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幹凈。按需播種,行距6-9厘米,株距3-4厘米。播種後用塑料薄膜覆蓋1-2cm,覆蓋6-8cm塑料薄膜,保持水分。1月,會出現幼根,次年3月中旬基本出苗,2年生苗即可移栽。10的9月中旬至6月下旬可以進行工廠劃分。芍藥的根作為砧木,芍藥1的短枝作為接穗,常用於珍貴品種的繁殖。

二、牡丹的種植

芍藥喜陽光,耐寒。對溫度來說應該是涼怕熱,夏天高溫長不好。秋天是種植牡丹的最佳時間。

牡丹應種植在地勢高、排水好、陽光充足的地方,不宜種植在低窪易積水的地方。芍藥是肉質根。種植時要疏松肥沃。⑸放生,餵它遊泳。⑺洗澡了。⒅走到轎子邊上。⑸鈈跳?桑?災難是不是讓人頭暈?哎?m怎麽了?庇護ω?妳說鈉框架是什麽意思?種植穴深0-40厘米,間距約50-60厘米,約100厘米。洞內施腐熟的有機肥、豆餅、骨粉等混合肥料。適當修剪根部,剪去病根和斷根,然後種植,在根莖連接處種植原種植痕跡,平整土壤表面,坑土要肥而細。牡丹取出後,放在通風陰涼處2-3天,種入坑中。覆土時,將植物向上提起,使根部變直,並輕輕穩固土壤。如果芍藥單獨種植時不晾曬,種植後需要澆水3-5天,這樣根部不易腐爛。冬季開始時,在根面周圍覆土防止凍害,第二年2月初除去防寒土。

第三,肥水管理

除了自然降水,芍藥種在地裏也不需要經常澆水。通常只有在開花前後和遇春旱時,才適當澆水幾次,以補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芍藥日常管理中的壹個重要原則是宜幹不宜濕。澆水太頻繁會引起根腐、枝葉枯萎等生理現象:

適時施肥是使牡丹花鮮艷的重要措施:追肥要控制,壹年追肥三次,第壹次要從新梢上迅速拔出。在葉片和花蕾展開的時候,主要施速效肥,稱為促花肥:花枯萎後半個月內第二次,這種施肥對以後植物的生長和花蕾的增加影響很大。肥效以速效肥為主,稱為促芽肥;秋冬第三次對增強春季植物生長有重要作用,肥料以基肥為主。施肥量取決於植物的生長和品種。壹般五年生牡丹每次施粉狀全腐熟餅肥0.5公斤或優質有機肥5公斤。施肥方法交替進行環形或徑向開溝。

第四,整形修剪

為了使牡丹花絢麗多彩,健康生長,整形修剪非常重要。芍藥整形手術主要包括定莖、修枝、去芽、疏芽、剪殘花。芍藥可種植2-3年。對生長勢強、長勢旺盛的品種,可修剪成幹牡丹。對於生長勢弱、分枝數量少的品種,壹般剪去弱枝,保留強枝。芍藥曬幹後,每年去芽,剪去過多過密的無用枝條,使每株保持5-7條飽滿且分布均勻的枝條。每根枝條要保留兩個側花芽,其他的全部剪掉,這樣可以集中營養,促進植物均衡生長,枝繁葉茂。

芍藥種在地裏或盆栽時,壹年要修剪三次。第壹次,3月上旬,每株留5-8個分枝,每個分枝留2個花蕾,其余剪掉;第二遍,花雕謝後,及時剪掉殘花,減少營養消耗;第三次,6月底65438+10月至6月初165438+10月,疏除各種病蟲枝、枯枝、重疊枝、向內枝、交叉枝、叢生枝。對於有發展空間的長枝,留適當長度進行短切,以填補空白。對於細弱枝和衰老枝,可以反復修剪,刺激不定芽和隱芽萌發——修剪是為了保持樹體平衡,生長旺盛。

秋冬季節去掉芍藥的殘葉,因為芍藥的病是靠葉子傳播的。因此,徹底清理芍藥莖基部脫落的葉子,可以明顯減少來年受氣害的牛數。

五、病蟲害防治

芍藥常見的病蟲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銹病、根腐病和根瘤線蟲病、天牛、紅蜘蛛、金龜子、螻蛄等。其中葉斑病、炭疽病、銹病為真菌性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

長度在芍藥生長期,每隔7-10天噴施400-600倍的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連續噴施3-5次,可抑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肥水,夏季註意通風透光降溫,使植物健康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3.冬春季徹底清除枯枝落葉,減少菌源;

4.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或500-1800倍托布津;

天牛科、金龜子、螻蛄可用40%樂果EC或敵敵畏EC 1000倍液噴灑或灌根。

病蟲害防治要重在早期預防,壹旦有病蟲害發生。根據發生程度,按上述劑量,適當縮短噴藥間隔,增加用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