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軾在逆境中寫的詩句 1. 蘇軾在困境中寫的樂觀的詩.
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分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笑談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通過雄奇壯闊的自然美景來展現自己的人生感慨,借以表現忘懷無我、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臨江仙·夜歸東臯》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豰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度。這是壹種寵辱不驚、履險如夷、臨危若素的大徹大悟的人生哲學。
同時也體現出壹種樂觀曠達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是從儋州遇赦北歸時所作,詩中流露出戰勝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寵辱不驚的闊大胸懷,氣勢雄放。
2. 關於蘇軾的有關磨難的詩句
1、古之立大誌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蘇軾
2、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麽覺得。過了壹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註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壹邊吟詠長嘯著,壹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麽可怕的?壹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壹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壹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壹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於雨中,下片著眼於雨後,全詞體現出壹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3. 結合赤壁賦 寫壹篇關於逆境中的超脫 蘇軾的
以前只知道蘇東坡詩文書畫橫絕文壇,可說是在多方面均有較高造詣。但直到讀《赤壁賦》,才知他亦是壹位了不起的哲學家。
他對明月秋水的沈思與精當論解是跨越時空的。人雖在北宋,卻說出了帶有濃重的辯證唯物主義氣息的話語,足見其對人生哲理的參透到何等的地步。僅有這些已是驚世駭俗,更加其行雲流水般的文筆,才使壹篇《赤壁賦》成為閃耀中華文壇的壹顆明星。
讀這篇文,妳會覺得自已處於壹種月光水色的籠罩之中,聆聽壹個哲人向妳闡述人生的道理。文中人只有蘇子、客;物有舟、酒、簫,背景則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古代文人能夠抒懷吟哦的壹切道具、環境都擺了出來,來迎接壹段驚人警人之語。
文中的“客”應該是壹個傷心之客,開篇時便在急行的小舟上狂歌,更何況是到了壹個仙境般的氛圍中?面對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潔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時此刻,誰還能掩飾得了心中的不快和對人生的感慨呢?於是客便以簫和歌,奏起心曲,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簫,素來是憂傷的代言人;酒,壹向是苦悶的犧牲品。但是,在蘇子看來,與客飲酒正在興頭,客卻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卻有深知其中道理,於是“正襟危坐”問客:“何為其然也?”
終於引出了問題,客人此時吐露心中苦悶便順理成章,沒有壹絲拖泥帶水。從客的第壹句話來看:“月明星稀,烏雀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客人的思路也是因 “月”而開,進而聯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於是我們便知:客人是在傷古惜今。下文提及壹代梟雄的英姿,但最後卻說:“而今安在哉?”他哀嘆人生之短暫,自己之渺小,感嘆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飛仙”,可望能與江水同存,與明月長終,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給後世的只是空空壹番傾訴,使人感到悲觀,厭倦了生活,可真的是這樣的麽?
不!蘇東坡壹番曠達樂觀的解述征服了“傷心客”。但我們卻料不到什麽使蘇東坡高深抽象的理論變得那麽直白而易於接受,仍然是水與月,以毒攻毒,客既然傷心因月因水而起,我便仍以月以水來沖刷妳的哀愁。蘇子的藥方便是:月光壹劑,水色壹劑,蘇子之言壹劑,且把蘇子言溶於月光水色中沖服便可。而今也月光水色俱佳,蘇東坡壹句妙語便定天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的,我承認時光壹去不返,時事變化不止,但“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缺月圓,只是形式的變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實體卻壹點也沒有變。人生亦是如此,雖然人有悲歡離合,生老病死,而妳的壹生也將有其恒久不變的壹面。若從其變化壹面來看,天地只不過是壹瞬間而已,若從不變的壹面來看,萬物將與我永存,何必去羨慕他們明月江水呢?
單從這壹段話來看,我們不難嗅到壹股佛家禪語的氣息,消極中含有壹種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這也許是蘇軾能處世寵辱不驚的原因吧!“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多麽瀟灑練達的態度!蘇軾,真君子,真人也!而在本文中,他又壹次勸誡友人: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皆是造物者賦予我們無盡的寶藏,都是我們應該“得”到的。命裏無時莫強求,今晚如此美景,實乃上天所賜,取之無盡的,我們要好好享用,莫為壹些不必要的事情和不能得到的事傷心。人生得意須盡歡,痛飲吧,壹起來享受人生之樂吧!於是客“喜而笑”,蘇子成功的當了壹次“心理醫生”。
及時行樂,在有些場合,有些時候是壹劑良藥,但這不能成為人壹生的處世態度。從古至今,能把這幾藥用好的除了蘇東坡,恐怕沒有幾人了吧。這不是壹種消極避世,而是人的涵養達到最高境界的壹種體現。我雖然敬佩屈原的忠心與烈節,卻不敢茍同其“自投汨羅”的態度;我雖欣賞太白的豪放與飄逸,卻不願贊美其放縱無度的行樂與狂飲。而東坡居士卻做到了兩方面的結合,真君子,真人也!
4. 關於逆境的詩句
優質解答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詠竹》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王勃《滕王閣序》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定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