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女仙湖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東部太行山沁河峽谷中,北距皇城相府景區9公裏,東距晉城市區30公裏,西距陽城縣20公裏,是晉城市重要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之壹。
? 提到陽城,慢慢道來,古稱濩澤(獲澤),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嶽山脈以東,太行山以西,沁河中遊的西岸。《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太行王屋二山中的“王屋山”就在陽城、垣曲、河南之間。
? 陽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墨子》中即有“舜耕於歷山,漁於獲澤”的記載;《穆天子傳》中也曾有周穆王“休於獲澤,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的記述。2020年8月在全國第四屆陽城商湯文化學術研討會上,“商湯的都城在陽城王曲壹帶”,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清同治版《陽城縣誌》記載:“商,冀州之域,相傳為畿內地,曰桑林,湯禱雨處”。古冀州是華夏文明發軔之地,《谷梁傳.楊士勛疏》雲:“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這段記載說明了堯舜夏和商的都城都在冀州,冀州為“王畿所在”,加之,陽城地處山西東南部,在古冀州核心區,自古就流傳著盤古開天、愚公移山、伏羲畫卦、後羿射日、舜漁濩則、禹鑿石門、湯禱桑林等傳說。所以晉城被文旅部授予“中國遠古神話發生的核心區域”。陽城春秋屬晉,戰國時叠屬韓、魏,為獲澤邑。北魏興安二年(453年),獲澤縣治由澤城遷往今陽城縣城。宋仍為陽城,屬澤州,隸河東路。清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陜西韓城(派)、安徽桐城(派)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
? 今天所說的九女仙湖,因沁河、延河泉蓄水而成,其主體景觀是利用大壩攔截沁河水道而形成的高峽平湖,湖面長達10多公裏,總面積13平方公裏,由於屹立於湖中如中流砥柱的陽城古八景之壹“九女仙臺”,又因九仙女在湖中沐浴的傳說而得名。沁河,發源於山西省沁源縣,往南經安澤、沁水、陽城、晉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後註入黃河。
? 九女仙湖有深不可測的黑龍潭,有形象逼真的龜山,有淩空飛架的侯月鐵路大橋等。然則置身其中壹碧萬頃、波瀾不驚,兩岸佳樹、郁郁青青;腳下畫舫,破浪而前,危崖千仞,聳然對峙;五月的峽谷乍暖還寒、水氣氤氳,清風徐來,使人神清氣爽,心舒意醉;開闊處煙波浩渺、風光旖旎,峽灣深處好像迷宮壹樣曲折深邃、變幻莫測,景色絢麗多彩,似壹幅天然的山水畫卷。我們壹行三人下了畫舫,登上九女仙臺,就是觀賞九女仙湖的最佳觀景臺,仙臺居高臨下,可以壹覽九女仙湖,侯月鐵路像壹根扁擔挑起湖水的兩頭,仙臺本身臺基築造在湖邊的天然巖石上,在臺上有九女仙祠,還留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句,可以感受到詩情畫意,雖然“遷客騷人、多會於此”,但是“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頗有範文正公的“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諧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還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覺呢?其必曰:“或異二者之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也憂,退也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侯月鐵路
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