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生有三大恨事,壹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是什麽我記不大清。大抵我覺得三恨是來到湘西這邊卻未去邊城看看,不能體會邊城的獨特魅力。
雖然還不能去往邊城親身領會她的魅力,從別人的文章中感受不壹樣的邊城,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於是,看了張建安老師的《邊城,壹首悠遠的詩》後,讓我對邊城更具向往,讓人不由得心癢癢。
在張建安老師的筆下,邊城有著煙色的吊腳樓、長了青苔的老城墻、彎曲狹窄的青石街巷、郁郁蒼蒼的竹林……構成了壹副最精致而古樸的畫,卻更像壹首歷史悠遠的抒情詩。而酉水河則是詩裏最動人的詩句,因為她養育了壹代又壹代的邊城人,使之延續者邊城千年不變的神韻。其實像鳳凰、鎮遠等這些古鎮,都有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也都依水而建,河面上有小船穿霧而出、還有黑黝黝的仿古店鋪門面,可是唯獨邊城具有獨特的魅力,讓眾文人不惜迢迢千裏也要去往邊城。皆因為沈從文先生寫的《邊城》,激起我們壹種強烈的文化懷想和精深的哲學思辨。就像他所說的壹句話: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人們通過這種文化品味,居然不由覺得充實起來,而這些則是鳳凰或鎮遠所沒有的。張建安老師結尾也提到說:這既是壹次風情之旅,也是壹次尋夢之旅,更是壹次文化尋根之旅。
他所寫的整篇文章的文字質樸、且平易近人。碼頭邊上婦女浣衣洗菜、小孩水濱嬉戲、鴿子墻腳覓食,方頭渡船上有美麗女子、有苗家老漢,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描寫,很樸實的幾句話就仿佛讓我眼前浮現出邊城這個小鎮上居民的真實生活狀態。那是厭倦城市喧囂的人們所向往的地方,壹個寧靜、能洗滌心靈浮躁的小鎮。
而抒情又是文章的壹大特點。文章開頭就提到“煙雨茫茫中,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期待已久的邊城”表達了作者的急迫心情,煙雨茫茫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又有著江南風情,配合著古鎮,構成了壹幅別具風情的畫。“望著頹敗的土墻、沈悶的黑瓦、煙色的吊腳樓,我心頭不時飄過壹絲酸楚。但放眼望去的壹河綠水,洶湧的溫軟則又盈滿心間”隨著時間的流逝,古鎮也不是千年前的古鎮,我們可見悠悠歲月的滄桑,作者不免覺得心酸,可是酉水河還在,古鎮就永遠都在,壹股熱流便湧向作者心間。
壹座古鎮,壹條河水,壹部作品,合起來就是有著無限的魅力。單單是描寫的文字就讓人無限向往,更不用說親自到邊城後帶給人的震撼了,或許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