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跪求語文下冊的古詩3首的意思,快快快,在線等

跪求語文下冊的古詩3首的意思,快快快,在線等

牧童 唐 呂巖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壹詩,向我們展示了壹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向往: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壹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壹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在這裏,六七裏和三四聲不是指確定的數字而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村傍晚的寂靜。

 舟過安仁 南宋楊萬裏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這首詩語言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裏有作者的所見:壹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啊! 

(1)“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閑來壹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註意,為什麽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裏,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註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麽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壹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壹幕。

 楊萬裏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②松陰壹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閱。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裏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詩人對孩子的喜愛和贊賞,突出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

  《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臥剝蓮蓬。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壹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壹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壹面。上片第壹、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並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壹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現這壹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壹對老夫婦留在家裏,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壹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後轉入對這壹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壹些副業性質的勞動。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並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幹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遊”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壹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壹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壹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描繪了壹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