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曹操的詩歌及文章.

求曹操的詩歌及文章.

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廟號: 太祖

謚號: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權: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壹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壹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誌》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組建自己的軍事集團「青州兵」,公元196年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壹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受九錫,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但仍未纂漢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謀士荀、郭嘉對曹操的評,說曹有十,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誌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裏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誌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壹,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詩風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壹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壹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壹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誌。

壹代梟雄,縱風光壹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沈郁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壹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家庭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曹操像曹操有二十五位兒子:

曹昂,年輕時曾舉孝廉,為張繡所殺。

曹丕,公元220年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是為魏文帝。

曹彰,綽號黃兒,為壹勇將,曾大破代郡烏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長文學,曾作《洛神賦》。雖然得到曹操寵愛,但最終與其兄曹丕爭位失敗,從此在政治上無從施展抱負。公元225年立為陳王。

曹熊,早薨。

曹鑠,早薨。

曹沖,為著名神童,傳說中曾根據浮力的原理為大象秤重。

曹據,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對其愛護備至,死後又獲厚葬。

曹,公元211年封為西鄉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幹,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淩謀反事,被賜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為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曹茂,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為曲陽王。

短歌行

其壹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壹匡天下。壹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禾巨〕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秋胡行

其壹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牛頓不起,車墮谷間。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歌以言誌,晨上散關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負□(“拚”的“厶”改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謂卿雲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歌以言誌,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歷觀,遨遊八極,枕石漱流飲泉。沈吟不決,遂上升天。歌以言誌,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正而不譎,辭賦依因。經傳所過,西來所傳。歌以言誌,去去不可追。

其二

願登泰華山,神人***遠遊。願登泰華山,神人***遠遊。經歷昆侖山,到蓬萊。飄遙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歌以言誌,願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雲得道。得之未聞,庶以壽考。歌以言誌,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萬國率土,莫非王臣。仁義為名,禮樂為榮。歌以言誌,明明日月關。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大人先天而天弗違。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歌以言誌,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壯盛智愚,殊不再來。愛時進趣,將以惠誰?泛泛放逸,亦同何為!歌以言誌,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 其壹

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膽”)甫,積德垂仁。思弘壹道,哲王於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發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聖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後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壹介誌,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願於天窮,瑯邪傾側左。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壹。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雲漢,羅者安所羈?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壹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步出夏門行

艷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臯。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昆鳥〕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博改金旁)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艹豐〕〔艹賴〕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士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裏,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謠俗詞

甕中無鬥儲,發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董逃歌詞,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郭景圖命盡於園桑。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上臺下木,音“喜”)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