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
我國歷代花燈的制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雲:“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煬帝時,元宵節期間賞燈活動熱鬧滾滾,夜夜笙歌,通宵達旦,張燈遂逐漸發 展為元宵節的重要活動。 元宵節花燈唐朝治世因社會升平,經濟富庶,花燈更是大放異彩,盛極壹時,活動規模相當浩 大,觀燈人潮萬頭攢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出外賞燈。
玄宗時亦延續西漢弛禁制度,京師長安更在元宵節前後三夜取消宵禁,擴大實施「放夜」, 方便人民賞燈,唐以後花燈便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幟。 兩宋時期國勢雖然積弱,此項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發揚光大,使宋朝成為花燈發展的另壹重要歷史階段。
明清兩朝賞燈熱潮未減,坊間更出現燈市,販售各種花燈,式樣繁多,爭相競秀 中國人元宵節迎花燈的習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全國各地種類繁多,燈式不壹,各有流行。 臺灣花燈,俗稱「鼓仔燈」,因早期制作時多形似鑼鼓而得名,流行的種類有走馬燈、骰子燈、圓燈、關刀燈等。
由於閩南語「燈」與「丁」同音, 故壹般將提燈、鬧燈視為人丁旺盛的佳兆。臺灣習俗中,婦女在元宵節穿梭於燈下 ,祈求來年得子(男)、添丁;在臺灣北部桃竹苗客家莊裏,男丁從農歷正月十壹日起到家廟掛燈,稱為「起燈」;諧音「起丁」,為新生男丁入族的儀式之壹,涵意深遠流長。
2.有關明清時期的歷史話劇(劇本)[花廳。豐德票號總經理馬洪翰書房。舞
臺另壹側是高聳的繡樓。
[雖然時近立秋,但天氣依然暑熱,樹上
知了不知疲倦地合鳴。
[馬洪翰身著白綢長衫,倒背手立於家
訓屏風前,壹束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照
射在他身上,宛如壹座仰天長嘯的塑
像。
[眾家人齊誦家訓:天地生人,有壹人應
有壹人之業;人生在世,生壹日當盡壹
日之勤。勤奮、敬業、謹慎、誠信。朗誦
聲與知了秋鳴交相呼應。
[趙成才焦急上,手中拿著電報,向馬用
示意。馬用接過電報,向馬洪翰走去。
眾互相觀望,念聲漸小漸小。馬洪翰突
然以扇擊案,念聲恢復如常。馬用退
下。家訓讀後,眾悄然退下。
[趙成才及管家手持電報上前。
趙成才 總經理,總經理……
馬 用 老爺,電報…
馬洪翰 念!
趙成才沈陽來電,時局動蕩,殃及票號,亟需
現銀救市!徐州來電,我豐德數家票
號,庫銀已盡,無力支撐。漢口來電,
金融風暴,擠兌成潮。廣州來電,客戶
流散,門庭冷落!上海來電,西式銀
行,難以抵擋,何去何從,時不我待!馬洪翰 (慢慢轉身)可嘆富甲天下傲視四海
3.燈的歷史有那些“燈”字來源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戰國以前都還沒發現名為燈的實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見燈、燭之類字樣。西周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燭”應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記載。
西周時“燭“應是壹種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沒有點燃的火把通稱為?,故可以抱?,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燈的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
“火”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燈也是因為“火”而得到發展。根據古書最早的記錄。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優美,可見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壹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制成,而玉制燈僅此壹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後粘合成壹體。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壹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雲紋。燈座為覆圓盤形,並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雲紋裝飾,足底亦飾勾連雲紋。
人形銅燈及銅勺
此燈1957年出土於山東諸城葛埠村,燈高21.3厘米,盤徑11.5厘米,整體為壹身著短衣男子雙手擎燈盞狀。此人雙手各擎壹屈曲帶葉竹節形盤柄,盞盤下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可根據需要隨意拆卸,構造精巧。人足下為屈曲的盤龍形的圓盤。出土時還隨附有壹柄供添油用的長柄銅勺。這件銅燈設計巧妙,造型新穎,專家研究認為它應是戰國時期齊國宮廷中所使用。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往往被當作陶豆,並沒歸於燈類。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玉質燈造型精美是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除了個別多枝燈外,大致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多枝燈(又稱樹形燈)實物較為少見,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連枝燈,形制如同壹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遊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壹俑所持燈盤從壹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釬,後者多為壹個支釬。仿日用器形燈基本上是壹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以豆形陶燈居多,但也有壹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銅燈。
秦代鑄造的燈也是極其華麗的。雁足燈,形制為壹大雁之腿,股部托住壹環形燈盤,上有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人騎駱駝燈
人騎駱駝燈是青銅鑄造的壹件實用的照明用具,同時也壹件精致的工藝品。在長方形平底座上站立壹只昂首垂尾的雙峰駱駝,壹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在握住壹圓形燈盤的燈柱。整個青銅雕塑制作精巧,人與駱駝的形象以曲線為主導,旨在傳神,而不著意細部逼肖。從整體來看,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盤渾然壹體,駝背上的人舉重若輕,似擎壹頂華蓋,其重心設計極為科學合理。這件雕塑品中駱駝的出現,為研究楚與北方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4.電燈的歷史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壹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壹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壹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制造壹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壹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壹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壹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壹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壹生只在學校裏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沈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壹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壹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制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壹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裏,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壹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裏,剛壹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