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紀念程裕淇先生誕辰周年

紀念程裕淇先生誕辰周年

景才瑞

(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系)

程裕淇先生與夏湘蓉先生是原清華大學地質系的同學,程先生畢業於1933年,夏先生畢業於1934年,都獲得地理系學士學位。因為我1954~1956年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部跟當時蘇聯專家學習自然地理,曾去廬山作野外科學考察,寫了壹篇“關於廬山冰蝕地形的討論”文章,寄給《地質論評》編輯部,恰好那時夏湘蓉先生擔任《地質論評》編輯部主任,經過評審,發表在《地質論評》1958年第18卷第3期第214頁至223頁上。1958年夏我從天津師範學院地理系調到華中師範學院地理系任教,夏湘蓉先生調到湖北省地質局任總工程師,後被選為湖北省地質學會理事長,我也既被湖北省地理學會選為副理事長、理事長,又被湖北省地質學會選為理事、常務理事,在夏湘蓉先生領導之下,***同工作。時間久了,常來常往,比較熟悉,他常常告訴我壹些地質界與地質學會的壹些往事。1981年,我們經湖北省委與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批準,成立了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夏湘蓉先生被選為常務理事,我負責秘書長工作。從此接近機會更多,更加熟悉。在壹次湖北省地質學會年會的學術研討會中,我提交了壹篇文章論述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屬於海洋型冰川、與中國西部高山的大陸型冰川的物理性質不同,得到夏湘蓉理事長的肯定,他順便告訴我說,我發表在《地質論評》上的那篇“關於廬山冰蝕地形的討論”,是他當時任《地質論評》編輯部主任時處理的。我當然不僅十分高興,而且對夏湘蓉先生更加尊重,學術交流愈多,思想感情愈益加深,我工作的單位華中師範大學在武昌,湖北省地質局在漢口,長江相隔,我有時去漢口辦事,中午趕不回武昌,夏湘蓉先生就叫我去他家進餐,在學術與生活上均加以關切,使我感激不盡,長記在心。

記得1982年8月31日,中國地質學會在河北省北戴河召開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我與夏湘蓉先生同時受邀前往參加,他代表湖北省地質學會,我代表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當時程裕淇先生作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致開幕詞,有緣親耳聆聽他的親切高論。會議期間夏湘蓉先生關切地領我去拜見程裕淇先生,並將我以及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的情況,向程裕淇先生加以詳細介紹,我也實事求是地向程裕淇先生說:久慕大名。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地質科學家,是李四光先生的同行,我們在原地質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許傑先生向中***湖北省委建議下,於1981年成立了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理事長是華中師範大學校長劉若曾先生,夏湘蓉先生是常務理事,我作為秘書長負責日常工作,掛靠在華中師範大學。今後懇切盼望程先生多加支持與關照,***同發展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李(四光)四位先驅開創的中國地質科學事業。程先生態度和藹可親,既客氣又關心地說:“李四光是開創與發展我國地質科學與地質事業的先驅之壹,我1935~1938年通過中英庚款公費考試去英國,還是接受李四光先生的建議進入利物浦大學學習,主攻變質巖石學,1938年畢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當然會支持與關心妳們李四光研究會的工作,今後妳們有什麽要求請提出來***同研究,加以解決。”當時程裕淇先生剛從地質部副部長轉任為地質部總工程師,負責地質部的全部地質業務與技術工作。當談到謝家榮先生的情況時,程先生說20世紀50年代地質部沒有設置部總工程師職位,那時謝家榮先生擔任地質部地質礦產司的總工程師,以後改任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對中國地質礦產事業作出過很多的貢獻,盡管後來身處逆境的環境中(錯劃為“右派”),仍勤勤懇懇地工作,盡職盡責,十分難得。夏湘蓉先生岔開話題,又繼續補充說,由於李四光先生是湖北省黃岡人,壹時在北京市成立李四光研究會條件還不成熟,所以許傑先生才建議先在李四光的故鄉湖北省成立李四光研究會,但湖北省研究李四光的力量薄弱,需要北京地質部及其所屬單位的支持與關照,程先生點頭認同。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而這個好的開始全賴以夏湘蓉先生介紹引見之功,功不可沒。所以我們20世紀90年代初受李四光的女兒李林院士及其女婿鄒承魯院士之書面委托籌備出版《李四光全集》時,組成了編輯委員會***同研究,為了辦好這件大事,決定邀請程裕淇先生等老專家作為科學顧問,向專家們發出科學顧問聘書,很快得到程裕淇先生等的書面答應。在當面請教時,程先生說,李四光先生的著作很多,既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為了保持其當時的原始面貌,最好原文照錄,不作大的改變,有英文而沒有翻譯為中文的,妳們也不必再解釋,壹來那樣做工作量太大,二來翻譯不好也容易走樣等等。這些寶貴的建議我們均加以接受,照此辦理。由主編景才瑞寫出前言初稿後,經過編委會幾次研究,屢經修改後,打印成冊,寄發給每位科學顧問征求意見,不久即得到多位科學顧問的修改回饋,其中程裕淇先生的修改稿最為詳細,連標點符號都修改正確了,關切備至,壹絲不茍,我們十分感謝。《李四光全集》的“前言”實際上為編委們與科學顧問們的集體創作。《李四光全集》得以順利出版後,於1997年1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召開了《李四光全集》出版座談會。李瑞環、溫家寶與幾十位院士專家出席,溫家寶講話中高度評價了李四光的貢獻及《李四光全集》的出版等等。

記得1985年我應邀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出席第壹屆國際地貌學大會時,順訪利物浦大學,不僅得知程裕淇先生在該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而且,由於程先生在地質科學上的傑出貢獻,該校研究還將要授予程先生名譽科學博士學位。果然1988年程先生受邀去英國接受利物浦大學授予他的名譽科學博士學位,並進行考察訪問。

1989年,中國地質界組團去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第28屆國際地質學大會,程裕淇先生擔任團長,我作為教育部批準的團員,在美國參加會議其間,又受到程裕淇團長及多位老專家的關照。就在當年,程先生開始擔任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副主任,兼任地質科研評審組組長、陳嘉庚基金會理事、1:500萬中國地質圖主編及《中國區域地質概論》主編。工作責任日益重大。

為鼓勵廣大地質工作者為祖國建設多作貢獻,特建立面向全國地質行業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其中特別獎專門獎給對中國地質工作有特殊貢獻的地質工作者。1995年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決定,授予程裕淇(中國地質科學院)、王鴻禎(中國地質大學)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特別獎。

由於程裕淇先生對地質科學的貢獻,他1955年便當選為首屆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學部委員(院士)。後來在20世紀80年代,他還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以及國家發明獎和自然科學獎評獎委員會委員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委員職務,並負責地學組工作。

紙短話長,言不達意,加之我的知識面所限,掛壹漏萬。其實程裕淇先生在青壯年時期的國內外地質實踐以及在謝家榮、裏德等老師和李四光等前輩的身傳言教下,他深刻體會到野外是自然界提供的地質科學實驗室,野外地質調查研究是地質工作的基礎,但又必須同必要的室內實驗測試和綜合研究密切結合,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這正是他長時期以來所倡導和力行的指南,也是他培養研究生指導思想的核心。直到1989年8月,他還不顧早已超過古稀之年的高齡仍然親自去到野外指導博士生的實踐,他常說:“如果不能親自上山指導研究生工作,我就不再帶研究生了,否則,怕影響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質量。”高度負責之心溢於言表。

所以,程裕淇先生既是壹位成績卓著的地質科學家,提出並發展了“成礦系列”理論,重視礦床形成的地質環境和時、空演化分析,進而完善了成礦系列的概念和理論,並特別強調對鐵礦成礦控制的大地構造背景、巖體類型、性質產狀以及圍巖巖石性質諸因素的全面分析研究;又是壹位頗孚眾望的學術領導者與十分關心國家政治前途的愛國主義者,他既擔任過中國地質學會的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理事長,也曾當選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三、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與委員,還擔任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第六、七屆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屬於正部級待遇)。但他平易近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善於團結各種不同意見的同誌壹道工作。尊重實踐,勇於開拓,精於治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室內工作和野外工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點與面相結合,始終堅持國家需要什麽就做什麽,為後輩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參考文獻

[1]王弭力.中國地質學會80周年記事.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

[2]王澤九,苗培實,馬秀蘭.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主要科學技術成就與貢獻.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3]張以誠(專訪).中華民族的寶貴科學文化遺產——景才瑞教授談《李四光全集》出版.中國礦業報,1997-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