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華》贊美君子的美德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裳裳者華,蕓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題解]
周天子贊美諸侯才德兼備,車馬美盛,無所不宜。
[註釋]
1、裳裳:花豐盛貌。
2、湑(xǔ):茂盛貌。《毛傳》:“裳裳,猶堂堂也。湑,盛貌。”
3、覯(gòu):遇見。《鄭箋》:“覯,見也。之子,是子也。” 《集傳》:“則其心傾寫而悅樂之矣。”
4、譽處:安樂。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譽處,安處也。”
5、蕓:花葉發黃貌。
6、有章:有才華。《集傳》:“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慶矣。”
7、駱(luò):黑鬃的白馬。
8、沃若:威儀之盛。
9、“左之”四句:《毛傳》:“左陽道,朝祀之事;右陰道,喪戎之事。” 《通釋》:“左之右之,宜從錢澄之(《間詩詩學》)說,謂左輔右弼。”
10、似:《毛傳》:“似,嗣也。” 《正義》:“此二德者,我先人維其並能有之,是以先王使其子孫嗣之。”
[參考譯文]
花兒朵朵多鮮明,葉兒青青真茂盛。我今見到這個人,心裏實在很高興。心裏實在很高興,有個安樂好家庭。
花兒朵朵多輝煌,顏色鮮艷似金黃。我今見到這個人,服飾華美有文章。服飾華美有文章,從此喜慶得吉祥。
色彩鮮明朵朵花,有黃有白都不差。我今見到這個人,駕著黑鬣白色馬。駕著黑鬣白色馬,六條韁繩有光華。(鬣:音列liè)
任職左輔主朝政,君子才德無不勝。任職右弼掌戎兵,君子有德有才能。君子有德有才能,祖宗事業得繼承。
《國風·曹風·鸤鳩》贊美淑人君子
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壹兮。其儀壹兮,心如結兮。
鸤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鸤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鸤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題解]
稱頌賢人。
[註釋]
01、鸤(shī)鳩:布谷鳥
02、其子:指布谷鳥的雛鳥
03、儀:言行,壹說儀容、態度
04、壹:堅定、始終如壹
05、結:固定、凝結不散
06、帶:佩帶
07、伊:是
08、弁(biàn):皮帽
09、騏(qí):青黑色的馬,此指質地或花色
10、忒(tè):差錯
11、正:端正,榜樣,或說為長官
12、是:這個
13、四國:四個國家,或指四鄰,此句意說“是周邊四國的榜樣”
14、胡不萬年:為什麽不能萬壽無疆
2.求,有關道德的詩經,論語句子額 道德:《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這是壹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以梧桐偕老,鴛鴦雙死,比喻貞婦殉夫。表達詩人堅守節操,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之品行。不過它是維護封建禮教道德的,是屬於封建,應予批判。
論語: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 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望采納!!!!!!
3.有關道德修養的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壹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
4.關於道德的詩句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 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 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 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 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 歐陽修《五代史 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 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宋 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5.詩經中關於人品的句子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了解我的人,說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麽要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譯:美君子文采風流,似象牙經過切磋,如美玉經過琢磨。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譯:我會牽著妳的手,和妳壹起老去.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譯:為人卻沒有道德, 不死還有什麽意思。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譯:面對政局我戰兢,就像面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薄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詩經·小雅·車舝(轄)》。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
鶴鳴於九臯.聲聞於野。鶴鳴於九臯.聲聞於天。出自《詩·小雅·鶴鳴》
6.關於美德的古詩詩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於世,但求無愧於世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7 為山九仞,功虧壹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7.詩經中關於婚姻道德的是哪個詩詩經·衛風·氓》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是壹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壹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
第壹、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壹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於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壹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8.關於人的品德的詩句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壹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賊寇.這是荀子處世做人的原則,時過千年,仍值得我們借鑒. 27、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晶瑩如冰的心藏於內,高潔如玉壺之形現於外,比喻為人內外純潔,品質高尚. 2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雖壹。
9.關於品德的詩句短歌行》曹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詠蟬》唐.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史記.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論語.裏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修務訓》
公正無私,壹言而萬民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