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全詩: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的出處是《望廬山瀑布》,作者是李白。
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註釋:
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壹。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
“日照”二句:壹作“廬山上與星鬥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壹作“長川”。川,河流,這裏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裏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壹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前後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
賞析:
第壹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通過“日照”和“香爐”兩個意象,表現出廬山的神秘和壯美。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通過“遙看”和“瀑布掛前川”兩個意象,表現出了廬山的雄偉和壯觀。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通過“飛流”和“三千尺”兩個意象,表現出了廬山的險峻和壯麗。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通過“疑是”、“銀河”和“落九天”三個意象,表現出了廬山的神秘和奇妙。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豐富的意象描繪出了廬山的壯美、雄偉、險峻和神秘,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這首詩也表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