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飛萬裏去是什麽古詩
[註釋] 1.無題:詩的題目。古代詩人常把壹些不便標題或難於標題的詩,標以“無題”而延續至今。 2.鵬:神話傳說中最大的鳥。 3.回顧:回過頭來看。 4.天外人:指胸懷更寬、眼界更遠大的人。 5.猶:還。 6.籠中鳥:受困而不自由的鳥。 [譯文] 大鵬展翅飛向萬裏雲天,回頭壹看,江山顯得很小。誰知天外還有眼界更遠大的人,在那裏嘆息大鵬也不過是籠中的鳥兒。 這是壹首抒發遠大誌向的詩。作者通過對大鵬鳥雖有遠大誌向,也不過是籠中鳥的嘆息,來表達自己的心胸比大鵬鳥更寬廣,誌向比大鵬鳥更遠大。 [作者] 彭述先,明朝詩人。 雜詩·其二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裏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誌不獲騁。 念此懷悲淒,終曉不能靜。 [評] 《雜詩》是在晉義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後,陶淵明50歲時所寫,***12首,此首為其中之二。這是離他辭彭澤令歸 耕園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中,他感到獲得了自由,心情舒暢,寫下了像"采菊東 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諸多名句。然而他終非"渾身靜穆",這首詩正透露出個中消息。 此詩起首處氣勢恢弘:"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裏輝,蕩蕩空中景"萬裏河山壹片寧靜肅然,籠罩 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心被感動了。正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文 心雕龍》),浩渺長空,星轉鬥移,又壹次鼓動起詩人潛在的激情。接下來四句,"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 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冷風入戶,使詩人感悟到季節的交替、時光的流逝,思緒萬千,徹夜難眠。這四句詩承 上啟下,由此轉入傷感悲戚的格調。詩人本懷有遠大的抱負,少年時即有濟蒼生之誌,"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其五》)。但是頻繁的戰亂、黑暗的官場,使這位誌高行潔的詩人理想破滅了,只能歸耕園田,獨善 其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其五》),他的心終於得到了寧靜。可 是濟世之誌未泯,它像壹股暗流在詩人心底湧動著,撞擊著。在這樣壹個晚上,無邊的月色,高遠的長空,又把 它從詩人心底牽引出來。想起少年時的遠大誌向,中年的官場磨難,直到行將老矣的現在,怎能不讓詩人感慨萬 千呢!然而"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漫漫長夜裏,只聽到詩人獨自嘆息的聲音。這種痛苦的孤獨感,並不僅 為夜深無人語而來,我們從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從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以至後來李白的"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等等詩句中,都不難找到***鳴。他們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遠的誌向, 不願隨波逐流,因而都難容於世,也更深的體會到"日月擲人去,有誌不獲騁"的痛苦,這是不可解脫的、刻骨銘 心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