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走的人少了。
含水的芙蓉葉在春天依然清澈。
晚霞分青綠,高樹掩鶯聲。
乍壹看,花在風中飄落得更清晰。
四處遊蕩,感覺寒冷,晴朗的夜晚,和月亮的影子。
恐怕我出生在曉寒。
能和妳壹見鐘情,壹步如壹重城。
愛情隔著山海,山海可以平。
思維脫離了雲層,卻沒有肉體。
愚公不再見,精衛長哭。
憎恨生命的上帝依然仁慈。
有船渡海,有路上山。
這份愛翻山越海,山海皆可平。
妳可以在心裏讀,但是讀不出來。
但是妳可以找到妳愛的,永遠不放棄妳的心。
欣賞和分析我所熱愛的穿越山海和高山的詩歌;
可見這位網友寫的是壹段無奈的異地戀。從詩歌風格來看,全詩是用古風寫成的。雖然在格律上不是很整齊,但可以看出詩人刻意考慮了對偶性。
前四句以風景開始。春天的池塘裏,芙蓉葉帶著露珠,空氣清新,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行人稀少。沒有直接寫男主角的長相,而是以第壹視角寫的。這幾個字其實奠定了詩的基調:冰冷,孤獨。
後面四句繼續寫風景。山中的霧色在夕陽下絢爛,耳畔傳來黃鸝鳥鳴。順著聲音往風裏看,只見滿地都是落花。
這四句話既有視覺又有聽覺,基本做到了壹個場景,讀起來朗朗上口。值得註意的是,因為是用第壹視角寫的,中間場景的變化也去掉了連詞,非常巧妙。
寫到這裏,接下來的幾個字,詩風變得更冷了。月亮的影子映在水面上,陣陣寒意從皮膚下傳來。連露水看起來都那麽冷,讓人懷疑是天亮了。
這時,詩人有了時間障礙。這種紊亂看似只是外寒所致,但實際上所有的寒氣都是由心生的,自然就引出了接下來的四句話。
因為愛,我們看不到彼此,所以詩人的腳步沈重,眼前的風景如此淒涼。正是因為有了之前的種種渲染,當“愛情隔著山海,山海不平坦”這句話最終揭曉的時候,才會充滿感染力,讓感情達到高潮。
萬物皆有情,這首詩基本做到了這壹點。這種寫法,南宋有壹個人用過,她就是李清照。
妳可以去和李瑟娥清照的情話,無論是“我無法擺脫這種感覺,但我皺眉,但我去我的心”還是“這壹次,我如何能得到壹個悲傷的詞?”她最擅長的是通過前期大量的線描讓自己的感情產生出來。這個小詞人雖然沒有李清照的筆力,但他其實從這種寫法中學到了壹些東西。
我們仔細閱讀這首詩,雖然並不完美,但可以看出詩人在設定和渲染上用心了。所有圖像的選擇,其實都是精心安排的。空間上有緩慢的轉移,時間上也有跨度,感情也隨著文字遞進,這就是它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