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接龍團 是描寫什麽行業的對聯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接龍團 是描寫什麽行業的對聯

制茶業。古書傳說,清朝乾隆皇帝壹生喜歡外出巡遊,愛聯詩對句,更喜好飲茶。到了晚年,他嗜茶如命,當八十五歲引退讓位於嘉慶時,曾有老臣面呈:“國不可壹日無君”,乾隆應對:“君不可壹日無茶!”由此可見乾隆對茶的感情之深。正是乾隆的這三大愛好,才引出其在秦淮河畔的壹段趣話。

乾隆壹次巡幸江南,因有紀曉嵐陪同,壹路談笑風生,不覺寂寞,很順利就到達了金陵。壹天,乾隆久聞夫子廟壹帶茶館林立,欲微服出行遊覽秦淮繁華之地,於是召來紀曉嵐,君臣二人身穿便裝,沿著內秦淮河壹帶緩緩而行。街巷之間,燈火輝煌,但君臣二人對此並不關心,倒十分留意沿街的諸多店鋪門面,尤其關註店鋪的牌匾和楹聯,邊走邊評價,齊贊秦淮乃人問薈萃之地,店名、楹聯都意境非凡。

眾所周知, 在當時的金陵,有民躁江南的“三問”茶館,即“問渠”“問柳”“問津”三個著名的茶館。“問渠”茶館之名出自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柳”取字杜甫詩句“問柳尋花到新亭”。“問津”則典出《論語》“使子路問津焉”。上述這些名人名句,給茶館帶來了不少名氣,當然這些茶館更有雅致的環境和周到的服務 才大名遠揚。

不知不覺中,二人來到了江南著名的“三問”茶館之壹的“問柳”茶館,君臣走進茶館,就看到了二進門庭上排有許多門聯,如: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諸多妙聯,各有風味。

乾隆駐足觀賞片刻後,便坐到八仙桌前,堂倌雙手送上茶壺茶盞,緊接著,另壹堂倌手提紫銅大吊壺來沏茶。只見他左手端過紀曉嵐面前的小茶壺,大拇指翹起輕輕壹撥,勾起壺蓋,右手將吊壺嘴湊近小茶壺口,待水柱出來時,銅壺向上壹拉,壹條白練從尺把高的空中飛瀉入壺。眼看壺中的茶水慢到壹定高度,銅吊陡然落下,近壺口時翹起打住,此刻茶壺裏的茶水正好接近壺口。乾隆君臣都被堂倌爐火純青的手藝折服了。

君臣邊喝茶,邊交談,話題不離茶和聯。乾隆對紀曉嵐說,品評壹下門庭上排的茶聯,似乎尚缺佳對。紀曉嵐於是說了壹副別致的茶聯:小天地,大場合,讓我壹席;論雄英,談古今,喝其幾杯。乾隆聽罷,思索片刻,說道:“這副對聯果然平仄***振,對仗嚴謹,樸實無華,不過,豈能只說別人的好聯,自己拿不出佳對。妳我二人分別作幾副比試壹下吧!”接著, 乾隆 念道: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接龍團。紀曉嵐誇道:“好聯 !雀舌、龍團 代稱貼切, 對仗工穩。尤其是不見 壹個‘香’ 字, 卻處處令人感到香馥爽口。”紀曉嵐也效仿乾隆作了壹副聯 :識得此中滋味;覓來無上清涼。乾隆評價說:“聯語雖好,可惜現在不是盛夏,時節對不上。”紀曉嵐擡頭看了看對面的酒館,靈機壹動說道:“茶館也常常兼做酒館,我就集古人兩句詩來題茶酒館吧: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郁金香。”這上聯為唐代詩人錢起的詩句, 下聯為大詩人李白所作,陽羨道出茶的產地,壹個 “碧”字給人以視覺形象,蘭陵指明美酒產地,壹個“香”字給人以嗅覺享受。乾隆聽了,連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