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慈烏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3、《國風·邶風·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擴展資料: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母愛,常常是詩人們歌頌的對象,贊美母愛的任勞任怨;贊美母愛的勤勞汗水;他們贊美母愛的大公無私。其中孟郊的《遊子吟》最為人熟知。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壹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炎涼,更覺親情可貴,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