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鸚鵡,念粉郎言語。
賞析
這首《甘草子》是壹篇絕妙的閨情詞,屬小令詞。
上片寫女主人公池上憑闌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觸動寂寥之情,何況秋暮。亂酒衰荷,顆顆真珠雨,比喻貼切,句中亂字亦下得極好,它既寫出雨灑衰荷歷亂驚心的聲響,又畫出跳珠亂濺的景色,間接地,還顯示了憑闌凝佇、寂寞無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緊接著,以頂針格寫出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兩句。詞連而境移,可見女主人公池上闌邊移時未去,從雨打衰荷直到雨霽月升。雨來時池上已無鴛鴦,冷徹鴛鴦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僅是雨後天氣轉冷而已,這對女主人公之所以愁悶是壹有力的暗示。
過片池上憑闌愁無侶壹句收束上意,點明愁因。奈此個、單棲情緒則推進壹層,寫孤眠之苦,場景也由池上轉入屋內。此詞妙結尾二句別開生面,寫出新意:卻傍金籠***鸚鵡,念粉郎言語。荷塘月下,軒窗之內,壹個不眠的女子獨自調弄鸚鵡,自是壹幅絕妙仕女圖。而畫圖難足的,是那女子教鸚鵡念的言語,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語,而通過鸚鵡學念來表現,實為婉曲含蓄。鳥語之後,反添壹種淒涼,因鳥語之戲不過是自我安慰,又豈能真正遺誌空虛。
《金粟詞話》雲:柳耆卿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花間》之麗句也。是說柳永此詞的尾句,類花間派,語辭艷麗,各是異彩,如真珠、月華、鴛鴦、金籠、鸚鵡等皆具辭彩。然不同的是環境的華美不能掩蓋人物心境的空虛,這樣寫恰有反襯的妙用。
暮江吟
白居易 暮江吟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譯文及註釋
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瑟瑟:碧綠色。
憐:愛。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賞析
七絕《暮江吟》是壹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壹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壹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壹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壹時壹物的吟詠,在壹笑壹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沈到新月東升這壹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壹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壹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沈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壹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壹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麽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擡頭壹看:壹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壹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壹句詩裏──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壹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麽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壹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壹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
幽居冬暮
李商隱 幽居冬暮
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
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
急景忽雲暮,頹年浸已衰。
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
賞析
這句詩形象地刻畫了雪後農村的景象。應該說是對農村雪後景象的逼真描寫。這句詩的意境美堪比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寫於844年,距今1263年了。李商隱的詩句勾起對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但是,當看到李商隱寫作這首詩時的背景時,心情不免沈重。李商隱當時閑居在家,時年32歲。他有從政抱負,但對現實的態度過於理想化,仕途幾進幾出,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與現實社會的矛盾和沖突。詩人和政治家的理想目標永遠不會壹致,詩人尋求和夢想世外桃源般的大同世界卻無法面對腥風血雨的現實;政治家卻對腥風血雨的現實像鬥牛壹樣永遠充滿激情,面對血腥而無情的政治鬥爭,政治家選擇的不會是逃避,而是將生命置之度外,具有頂飛流直上三千尺的勇氣,像貝-布托;詩人卻有另外的選擇,寫詩寄情。要成為好的詩人需要更多的眼淚,讓自己先被自己的詩所感動;要成為好的政治家就要夠狠,能把自己的妹妹和女兒送到敵人的床上去,像孫權和曹操壹樣。李商隱做不到,也就只能郁悶而死,僅活了46歲。但作為詩人,他卻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壹筆不菲的文學財富,從他的詩作中也折射出詩人偉大的愛國情懷,值得後人尊敬、懷念和學習。
潤州聽暮角
李涉 潤州聽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賞析
唐文宗時,詩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廣東德慶),此詩很可能是作於貶謫途中。詩題壹作《晚泊潤州聞角》,與此題恰成補充,說明此詩是羈旅水途之作。
這首絕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寫得氣勢蒼涼,意境高遠,通俗凝煉,耐人尋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江城,臨江之城,即潤州。這裏雖然是寫耳聞目睹景象,但字裏行間,都使人感到壹個憂憤滿懷的詩人影子。他佇立船頭,眼望著茫茫江面,耳聽著城頭傳來悠揚悲切的邊地樂調。大凡羈途之士,雖非邊地戍卒,總有異地思歸之情。在這壹點上,他們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壹聞邊地樂聲,便立刻引起詩人的***鳴,勾起他思鄉歸裏的綿綿情思。在這裏,詩人巧妙地借助於邊聲的幽怨之長和江流的悠長,從形、聲兩個方面著筆,將抽象的心中的思歸之情,作了形象具體的刻畫。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暮角聲起。江邊沙灘上的鴻雁驚起,而飛向了遠方。乍看,像是實景的描寫,但仔細品味,這正是詩人有家不得歸,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遠的真實寫照。詩人家居洛陽,方向在潤州的西北;而驚雁是向南,越飛越遠。莫說歸裏,就是連借飛雁而通家書的指望也沒有。驚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謂不犯正位的寫法。寫雁的受驚遠飛,實際上也兼含了詩人當時不虞的遭際。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秋唯美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