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初壹到十五的風俗順口溜是:
初壹早初二早,初三困夠飽,初四豆幹炒,初五假開,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十壹有食福,十二轉去拜,十三人點燈,十四結燈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燈棚,十七人相找,十八打瞌睡,十九買物配,二十做功課。
風俗習慣:
1、大年正月初壹:
大年初壹還有許多禁忌,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bai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壹習俗,除夕前掃除幹凈,年初壹不出掃帚,不倒垃圾準備壹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2、大年正月初二:
大年正月初二,這天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壹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壹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壹家人也會選擇這壹天拍張全家福。
3、大年正月初三:
大年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4、大年正月初四:
大年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竈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5、大年正月初五:
大年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壹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
6、大年正月初六:
大年正月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壹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壹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7、大年正月初七:
大年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稱“眾人生”,也叫“人日節”、“人勝節”、“人慶節”等。根據《占書》記載,由初壹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壹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壹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壹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壹天教訓孩子。
8、大年正月初八:
大年正月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壹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9、大年正月初九:
大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這壹天,人們壹般都早早起床,要掛上燈籠,稱為“點天公燈”,在廳裏擺上壹張八仙桌,桌上靠後擺上壹道紙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擺上“三牲”及其他食品、果品。
10、大年正月初十:
大年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壹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初九夜,人們將壹瓦罐凍結在壹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擡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11、大年正月十壹:
大年正月十壹,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壹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壹請子婿”。
12、大年正月十二到十六:
過了正月十壹,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麽唱的:“十壹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13、大年正月十五:
大年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到了元宵,閩南人的春節喜慶氣氛又到了壹個小高潮。這壹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吃湯圓、鬧花燈、猜燈謎。
初壹到十五吃什麽順口溜
正月初壹到十五順口溜是:
初壹早初二早,初三困夠飽。
初四豆幹炒,初五假開。
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
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
十壹有食福,十二轉去拜。
十三人點燈,十四結燈棚,十五元宵暝。
這是出自福建地區的順口溜,象征著當地人對於過年的喜悅和對家鄉的思念。
發明於正月初壹到十五的順口溜,壹般反應的是各地不同的年俗,帶來不同以往的年味,讓春節過得更多姿多彩。
正月初壹到十五的習俗:
壹、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漢族民俗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
二、正月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這壹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三、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人日要尊敬每壹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壹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壹天教訓孩子。
春節初壹到十五的活動有哪些
1、大年初壹: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2、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3、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4、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竈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竈神回民間。
5、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6、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7、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8、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壹寸光陰壹寸金。
9、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10、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谷都生地。
11、正月十壹: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12、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13、正月十三:竈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14、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15、正月十五:夜照田蠶。觀顏色判斷壹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壹月壹順口溜
壹月壹日是元旦順口溜有:
妳拍壹,我拍壹,壹日元旦節。
妳拍二,我拍二,正月是春節。
妳拍三,我拍三,三月八日婦女節。
妳拍四,我拍四,四月有個清明節。
妳拍五,我拍五,五月壹日勞動節。
妳拍六,我拍六,六月壹日兒童節。
妳拍七,我拍七,黨的生日是“七壹”。
妳拍八,我拍八,八月壹日建軍節。
妳拍九,我拍九,九月十日教師節。
妳拍十,我拍十,十月壹日國慶節。
二、節日拍手歌妳拍壹,我拍壹,我們今天慶“六壹”。
妳拍二,我拍二,我們心理很快樂。
妳拍三,妳拍三,我們代表學前班。
妳拍四,我拍四,我們雖小也懂事。
妳拍五,我拍五,觀看唱歌和跳舞。
妳拍六,我拍六,個個節目都優秀。
妳拍七,我拍七,節目精彩又滑稽。
妳拍八,我拍八,看得大家樂哈哈。
妳拍九,我拍九,快樂心情到永久。
妳拍十,我拍十,節日快樂又充實,又充實。
除此外還有很多節日順口溜,如二十四節氣歌: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壹圈是壹年。
壹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壹,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壹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壹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壹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正月十六遛百病順口溜
安陽橋廟會的起源
據說,安陽橋廟會起源於明朝洪武年間。原來安陽橋南端有壹座大王廟,每到正月十六這壹天,人們從四面八方集聚到這裏燒香磕頭,同時伴隨著有小攤販,民間雜耍。
安陽橋村村民說,安陽橋村正月十六廟會是由叩頭敬神演變而來的。安陽橋壹帶的船家、商家為保佑自己行船平安、事業興旺,就興起了農歷正月十六叩頭廟會。
民國時期的安陽橋廟會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大會則有各種農具、估衣、首飾、騾群、馬群者,名之曰騾馬大會;其羅列、大宗梁檁椽柱及壹切木料者,曰木植大會;至男女聚集神廟,燒香祈禱之香煙會,其所售貨物除香箔食物外,間有其他商品而已。”
解放後,安陽橋廟會又移到了南頂老爺廟附近。廟會時唱戲壹天。南頂老爺廟東為牲畜、農具交易市場,西為生活日雜交易和小吃市場。廟會越來越大,正月十六廟會期間,各街、村出民間藝術節目,慶祝壹番並祝福來年事業興旺、五谷豐登。
習俗折柏枝遛百病
安陽有句順口溜叫做“正月裏來正月正,正月十六打花燈,安陽橋上遛百病。”所謂“遛百病”的習俗,就是攜柏樹枝到安陽橋上散散步,以趨吉避兇,掃除百病。帶回家的柏樹枝可以掛在自家門口起到驅邪的功效,還可以在屋中點燃,聞聞香氣四溢的柏枝的清香,以消除百病,保證家人來年身體健康。
習俗過“鯨背”
安陽橋廟會不管地點怎麽改變,基本上是以安陽橋為中心並逐漸向四周擴散。每年正月十六,男女老少便湧向安陽橋。逛廟會是其壹,知其內涵者向往的是鯨背觀瀾。只有走過“鯨背”才算真正逛過安陽橋廟會。
元代所建的安陽橋像壹條巨鯨臥於洹水之上,宛若鯨背,故名“鯨背橋”。昔日宏偉壯觀的鯨背橋下,洶湧的波濤至橋墩處分流回溯,春水秋波,波瀾壯闊,聲若雷霆,成為明代安陽著名的八大景“鯨背觀瀾”之所在。
所以,每到安陽橋廟會這壹天,從早上七點開始,附近的幾條大路都會禁行,只能步行,任何車輛不能通過。即使這樣,哪怕走半個城,人們也會來這裏轉壹轉,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全城的警力也都集中在這裏維持秩序。
今天的安陽橋廟會
因為疫情,三年了,安陽橋變得冷冷清清,尤其是今年,為了防止疫情,和以往壹樣,附近的幾條大路禁行,安陽橋大街只能過非機動車過步行。安陽橋上雙層管制,任何人不能通過。就連安陽橋大街上的商鋪都關門歇業,村裏通往大街的幾條路被鐵皮封死,路口還有人把手。
很多路口,都有勸返點,值守人員耐心勸返,防止人員聚集。
下午六點半之後,安陽橋開放,行人車輛逐漸多了壹些。也有人趁著晚上,去安陽橋上走壹遭,溜百病。
我也帶著葡萄去走了壹圈,也當溜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