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自朝臺津至韋隱居郊園》
唐代:許渾
秋來鳧雁下方塘,系馬朝臺步夕陽。
村徑繞山松葉暗, 野門臨水稻花香。
雲連海氣琴書潤,風帶潮聲枕簟涼。
西下磻溪猶萬裏,可能垂白待文王。
2)《古歌》
兩漢:佚名
高田種小麥,終久不成穗。
男兒在他鄉,焉得不憔悴。
3)《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4)《采蓮曲·金槳木蘭船》
南北朝: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5)《池上》
唐代:白居易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
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
2. 用文言文諷刺糟蹋糧食的人時該怎麽說●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
●儉,德之***也;侈,惡之大也。――《左傳》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儉示康》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良田萬頃,日食壹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壹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身後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憐時世儉梳妝
●吃飯要知牛馬善,著絲應記養蠶人
3. 贊美糧食豐收的詩陸遊《過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夕下,層樹染煙霞。
滿枝丫,萬盞燈籠掛。
窗前金米燦燦,串串紅椒辣。
竹簍難負滿地撒,顆顆山楂。
五谷豐登誇,聲聲嗩吶。
多少耕耘苦,幾番夏。
披星戴月匆匆,風來雨去無
孟浩然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哦,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王駕《社日
黎湖山下稻梁肥,豚哦雞棲半掩扉.
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