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專註的文言文

有關專註的文言文

1. 關於專註專壹的文言文古代名句有那些,多多益善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8、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 專註的文言文事例

王安石《傷仲永》應該是第壹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 司馬遷遭受宮刑後仍然堅強的活下來,用余生完成了《史記》, 劉綺燃荻讀書。

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

“少不得父意,常與仆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

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壹回,李密騎了壹條牛,出門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

他的書房後雖然有壹個花園,但他專心致誌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壹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誌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壹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幹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誌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壹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壹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壹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壹代又壹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壹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壹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壹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

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壹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壹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壹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

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壹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

轉眼壹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壹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壹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壹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壹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

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壹位偉大詩人。 範仲淹斷齏劃粥。

範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

範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誌。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

3. 有關專註專心的名句、詩句、文言句式

兩耳不聞窗外事,壹心只讀聖賢書;

讀書不覺春已深,壹寸光陰壹寸金。----形容讀書專心;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形容做事專心;

文言:《勸學》裏的,“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也不錯的。

---------------------

O(∩_∩)O

4. 有關做人學習的古文

為學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1.《勸學》 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 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於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 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 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風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異體“修”加三點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壹,火就燥也。

平地若壹,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

無〔忄昏〕〔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

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壹兮。

其儀壹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 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禮者,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壹可 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二謂之〔口贊〕。

傲,非也;〔口贊〕,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誌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 百發失壹,不足謂善射。

千裏跬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壹, 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壹之也。壹出焉,壹入焉,塗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