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論語關於德的詩句或名言

論語關於德的詩句或名言

1. 論語關於德的詩句

論語關於德的詩句 1.關於德的詩句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報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於世,但求無愧於世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7 為山九仞,功虧壹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66665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關於德的古詩詞

《論語.裏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修務訓》

公正無私,壹言而萬民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論語中立德的句子

原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評析 這壹段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

孔子所說的道究竟指什麽,這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我們的認識是,孔子這裏所講的“道”,系指社會、政治的最高原則和做人的最高準則,這主要是從倫理學意義上說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1),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註釋 (1)約:窮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於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

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評析 在這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為非作亂或者驕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於仁,智者也會行仁。這種思想是希望人們註意個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矢誌不移,保持氣節。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譯文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麽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壹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壹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評析 這壹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壹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

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

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

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壹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原文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 孔子說:“士有誌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評析 本章所講“道”的含義與前章大致相同。這裏,孔子認為,壹個人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他是不會有遠大誌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麽道的問題。

原文 子曰:“君子懷(1)德,小人懷土(2);君子懷刑(3),小人懷惠。” 註釋 (1)懷:思念。

(2)土:鄉土。 (3)刑:法制懲罰。

譯文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評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與小人這兩個不同類型的人格形態,認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則只知道思戀鄉土、小恩小惠,考慮的只有個人和家庭的生計。

這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別點之壹。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註釋 (1)道:有兩種解釋:壹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壹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壹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

孔子認為,刑罰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於法制的特點。

但也應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該的,但卻忽視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

4.求,有關道德的詩經,論語句子

額 道德:《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這是壹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以梧桐偕老,鴛鴦雙死,比喻貞婦殉夫。表達詩人堅守節操,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之品行。不過它是維護封建禮教道德的,是屬於封建,應予批判。

論語: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 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望采納!!!!!!

5.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

修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子曰:“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6.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

1、《論語·學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論語·子張》

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論語·子罕》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也。

5、《論語·子罕》

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論語·述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論語-顏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論語·學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論語·裏仁》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論語·述而》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與他弟子的言行,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此作主要為語錄體,集中表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