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所見這首古詩怎麽解釋

所見這首古詩怎麽解釋

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詞語解釋讀音:suǒ jiàn

釋義及示例:

1.(所)看到的。

示例:

《晉書·嵇康傳》:“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目習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

2.猶見解;意見。

示例:

《漢書·儒林傳·嚴彭祖》:“孟弟子百余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質問疑誼,各持所見。”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蒙陛下厚恩,茍有所見,不敢不言。”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奏請午朝》:“惜乎當時外間諸公所見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編輯本段]古詩

清袁枚作品。“所見”,即詩人偶然看到的壹幅生活畫面。

[編輯本段] 註釋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這裏指樹梢.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鳴:叫。

(7)忽然:突然。

(8)閉口:閉住嘴不說話。

參考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壹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壹,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袁枚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裏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其《所見》向我們描述了壹個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詩句連貫,簡單易懂,這正是作者的創新之處。

[編輯本段] 朗誦指導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編輯本段]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壹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麽開心事兒,他壹路行壹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林都被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壹只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到手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裏,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麽專註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壹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