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菩提樹”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菩提樹”的詩句有哪些?

1、身是菩提樹。 唐 神秀 《偈壹》

2、飯猿臺上菩提樹。 唐 皮日休 《寄題天臺國清寺齊梁體》

3、身是菩提樹。 清 曾燠 《羅漢松》

4、菩提樹杪碧闌幹。 宋 戴應魁 《淩源閣》

5、菩提樹下清涼。 宋 李石 《扇子詩》

6、僧臘菩提樹。 宋 盛松坡 《烏石山僧舍》

7、貍奴倒上菩提樹。 宋 釋如珙 《偈頌二十首》

8、驢年斫倒菩提樹。 宋 釋紹曇 《偈頌十九首》

9、善護菩提樹有年。 宋 釋紹曇 《偈頌壹百壹十七首》

10、誓坐菩提樹。 宋 釋智圓 《湖居感傷》

11、佛國菩提樹。 宋 舒邦佐 《隱幾》

12、我驚喚作菩提樹。 宋 唐仲友 《蠟梅十五絕和陳天予韻》

13、壹塵不惹菩提樹。 宋 楊公遠 《次文長老》

14、庭前雙樹尚依然,何處猶參無樹禪。

壹自老盧歸去後,年年長結萬燈緣。作者:方信孺 (宋)《菩提樹》

壹、"菩提"簡介:

"菩提"壹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二、菩提山

菩提山位於重慶市長壽區渡舟鎮境內,處於長壽城市發展區的中心區域,陸路距重慶主城區63公裏。菩提山由西山之望軍山蜿蜒至八顆鎮分水嶺,過麻柳沖巖向東南行4公裏,有壹山突起,海拔598米在渡舟鎮境內,距縣城5公裏。此山巍峨壯麗。山頂中凹,似壹盂仰置。山上築寨,寨中有廟。寨上井水永不枯竭,其味甘美。

三、菩提山特色:

菩提山名字的由來據《長壽縣誌》記載:因菩提達摩至此,故名。

明代正德丁卯(1507年)春二月,縣進士戴錦認為"東則日出而光臨曰晶(縣東有晶山)西則日入而光射之曰晶。晶、晶二字實天造使然,若山名菩提,無其意義,應更名為晶山。"從此,菩提山又名晶山。戴錦遊罷賦詩壹首,詩雲:

天畔浮光結壹山,山巔佳氣動江關。

雲牙漱雨寒仍碧,石發梳青老未斑。

策馬拂煙尋勝跡,覓龍分水滌塵顏。

高名自應垂千古,豈在空門兩字間。

菩提山是長壽老八景之壹,歷史上由 明僧大智鑄鐵柱1根,長16米有余,高插峰頂,燃燈於上,夜間燈光四射,遠近可見。"菩提山上燈壹盞"的詩句,迄今縣人老少皆知。其燈柱雖已早廢,但燈桿堡的地名猶存。聚集人氣的佛門寺院,曾經佛光普照,別有洞天。此外,還有建於宋代時期的定慧寺,遠古以來以"古寺爐煙歇,明河下五更。初回塵世夢,忽報曉鐘鳴。夜送寒山月,朝驚遠水清。欲知深省意,試聽此間聲"的美景傳遞著佛門弟子的心聲,只可惜現在已看不到它的神韻。現存的東林寺是明代仿宋建築,其結構遵循佛教傳統,寺內佛像雕塑莊重,各類裝飾細致入微,濟公和尚的傳說在此有烙印的記載,具有較高的宗教文化及文物價值,天臺寺和龍泉寺也都有類似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