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櫻大鑒》記載,野生櫻花起源於中國,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
很多人把這當作櫻花起源於中國的證據。不過,這裏說的是幾百萬年前的野生櫻花,和現在我們觀賞的栽培櫻花並不是壹種東西。
有統計顯示,中國野生櫻花有38種,其中29種是中國特有的,比日本的野生櫻花多,如果加以開發,也完全可能培育出優良的栽培櫻花品種。
然而,中國傳統上對櫻花並不重視。
盡管也有“小園新種紅纓樹,閑繞花枝便當遊”和“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這樣描寫櫻花的詩句,但櫻花和中國人喜歡的和梅、蘭、菊、牡丹這些名花還是有差距的。
說到我們現在賞的櫻花,主要還是日本培育出的栽培櫻花,此外也有原產我國雲南的“紅花高盆櫻”等。
在日本,櫻花樹曾被看作神木。有學者指出,櫻花與谷物之神相關,因此櫻花也和稻作祭禮聯系在壹起。後來,櫻花由土俗進入宮廷,又逐漸走入大眾生活當中。
不過,日本對櫻花的愛不是從壹開始就那麽深的。
在日本最早的和歌大成《萬葉集》裏,詠梅詩比櫻花詩多多了,但到了平安時代的《古今和歌集》,詩歌裏的櫻花壓倒性超過了梅花。
轉變的具體原因說法不壹。
其中壹種看法,是隨著日本本土文化逐漸成熟,他們需要壹個不同於中國的“花圖騰”。
於是,中國來的梅花逐漸淡出,更符合“物哀”審美的櫻花取而代之。
日本哲學家和辻哲郎就認為,櫻花“突然、匆匆地絢爛綻放”和日本人的氣質非常貼切。
我國的櫻花,也有壹部分是戰爭年代侵略者留下來的。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裏最早的壹批櫻花,就由侵華日軍從本國運來。
抗戰結束後,有人就主張將這些櫻花樹砍去,不過保留的意見還是占了上風。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友人贈送給周總理的白山櫻,又有20株種在了武大。
此後,日本友人先後贈送了幾百株櫻花樹苗,有“垂枝大葉早櫻”,也有“日本櫻花”。這個時候的櫻花,已經成為和平、友誼的象征了。
參考資料:
1.舒方鴻:日本櫻花象征意義的考察,日本學刊,2009年第02期;
2.陳永岐:中日櫻花文化的相同點與相異點——以文本作為分析對象,人民論壇,2016年第20期;
3.武聞:武大櫻花的來歷,小康,2015年第08期;
4.李天松:武大校園櫻花,武漢文史資料,1994年第04期;
5.果殼網:都別爭了,櫻花起源於哪裏得聽科學的。